胡亥露出了一個一副盡在掌握的樣子。 讓大秦對匈奴讓利,這個意思胡亥簡單的理解為…就是讓匈奴百姓感覺佔到便宜就行。 這樣一來…誰薅誰的羊毛…還真不一定。 單憑胡亥手中握有的食鹽。 就足以讓大秦在這次貿易順差中,處於優勢地位。 胡亥採用的結晶蒸餾海水提鹽法。 製作成本極低。 就算再怎麼壓價。 也不可能壓到成本價以下。 而且…恩科第二名,好像是一位懂得經濟的大才。 胡亥繼續問道:“蕭何,你果然配得上這恩科第一的位置。” “朕在這一次得一位蕭何,就證明這一次的恩科舉辦的非常成功。” 胡亥這突如其來的一番話,令蕭何受寵若驚。 “陛下,臣以後定當誓死效忠大秦!” 面對皇帝光明正大的寵愛,蕭何只是簡單的用一句誓言回應。 而這一句誓言,蕭何將用自己終身去踐行。 胡亥對蕭何忠誠是一點都不擔心。 而且胡亥和那些上位後,大肆屠戮功臣的皇帝不一樣,他胡亥…年輕! 除了剛穿越回來時有些…虛。 他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鍛鍊,感覺已經恢復的差不多。 不至於每天都是腰痠背疼,需要吃補藥緩解。 這個互市這是劃時代的方法,在答卷上,蕭何只寫了對外。 胡亥很想知道蕭何對內治國有何辦法。 “蕭何,你提出了大秦對外的戰略!” “可是對內如何治國,才能保大秦萬世永固!” 那些對付匈奴人的法子,蕭何一直將其埋在心裡,並未對任何人說起。 並不是方法不好。 而是世上沒人懂他蕭何! 他蕭何不認為比那些百里奚差。 他只是缺少一個機會。 缺少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 相比於對外…對內的治國之策,蕭何更加的拿手。 蕭何說道:“道同於萬物,君不同於群臣。想要大秦萬世永固,必須要推行帝王之法!” “商鞅曾經說過:人生而好惡利害,所以應該賞罰分明,以法為本。行過不必權貴,賞罰不以匹夫。在這種政策下,也只是簡單的約束百姓,但商鞅歸根到底還只是個臣子,這不應該是帝王之法。” “而所謂的帝王之法,能做到飛龍成雲,騰蛇有云。君王不能失其勢,堯為匹夫,不能止三人,節為天子,能亂天下。” “如今大秦在始皇帝的決策下推行郡縣制,而要做到郡縣制,就要讓天下的權力迴歸到中央,迴歸到咸陽。” “而在咸陽帝國的最中央,應該由帝王把握權柄,方能得其勢。獲得權柄後,再利用它控制刑法與德行操恕以御下。” 胡亥震驚了,這是他穿越回大秦第二次感到內心的波瀾。 恐怕要按照蕭何的這些意見去做,王權將會達到空前的鼎盛。 這也是郡縣制最理想的狀態。 所有郡縣的官員由皇帝罷免和留任。 只可惜這個在後世非常容易實現。 但在交通和資訊不發達的大秦,卻很難做到。 看來得抓緊時間舉辦學院。 培養一批先進的德智體美勞健全的大秦子弟。 有一句話叫做高手在民間。 等到他們的知識儲備差不多之後,自己就將後世所記憶的知識分發下去。 讓他們進行自主創新。 誰造出來誰有獎,表現好的再給他一個專利,讓他吃一輩子。 蕭何繼續道:“大國的禍害在於大臣的權勢太重,從而結黨營私抗衡皇權;小國的禍害在於近臣太受寵信,從而進獻讒言矇蔽君權。這是,六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六國的通病。” “而要做帝王,應該像修剪樹木一樣治理國政,不能使枝葉過於茂盛。樹葉的枝葉茂盛,帝王將受到矇蔽。” “君王所謂的處理國事,並非像臣子那樣事必躬親,每一件事都制定完善的計劃,帝王要善用自己的威勢,若電若雷,威懾群臣即可。” 胡亥不敢相信,這短短几分鐘之內,蕭何竟然道通了歷史前後與古今的…削藩。 枝葉茂盛必定與枝幹搶取營養。 最後茂盛到矇蔽主次,甚至取而代之。 這位對皇權居安思危的意識,讓胡亥感到深深的佩服。 李斯年紀也大了。 過幾年退下之後直接讓蕭何頂上。 應該問題不大! 對大秦以後恩科的發展也非常有好處。 畢竟恩科第一,若干年後成了大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這不亞於一夜登上人生巔峰。 這波廣告和宣傳打的穩賺不賠! 李斯看著胡亥一臉笑眯眯的看著自己。 心裡感覺咯噔一聲。 蕭何說的確實不錯,可你對著我笑幹嘛? 大殿之上,這一次沒有任何人去打擾蕭何,而是都在靜靜的聆聽著。 馮去疾也收起了對這位年輕人的輕視。 以蕭何的能力,以後絕對不會低於九卿之位。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