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澤繼續道:“雖然剛剛爆發了那種事情,可是陛下作為一國之主,有時候就得忍耐一些事情。” “不然讓其他地方宗室的人,看見大秦中央的宗室都面臨如此結局。” “不僅奪去了他們的權利,還要取他們的性命,恐怕到時候會人心惶惶,天下將會大亂。” 胡亥神色冷冽的看著贏澤,隨後冷笑一聲,淡淡的說道: “其他人朕不管,但是如果宗室的人敢搗亂,朕一定要讓他們付出血的代價。” “朕在北方有長城守衛軍三十萬,中央有接近五十萬的軍隊,南方也有五十萬的軍隊。” “如果他們一意孤行,朕就把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問問他們怎麼想的。” 山高皇帝遠和皇權不下線,說的其實是同一個意思。 是不想下還是下不去。 或者下方有一些阻力,阻礙著皇權向地方擴散。 察舉制可以說是皇帝對宗室的讓步。 線下唯宗族。 只有上方放權,宗族還會盡心盡力的為基層治理帶來穩定。 觀看各朝歷史,就會發現哪怕經過非常大的戰亂造成王朝覆滅。 但基層宗室他們不僅沒有被覆滅,而且能夠很快的發展起來。 很大的原因就是叛亂者獲得了他們的支援,給予了他們一定的利益。 叛亂者成功之後,也會對宗室之人所做的事情,進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好比劉邦在對待地方的問題上。 打下天下後,為了坐穩天下對宗室做了很大的妥協。 劉邦建立的漢朝,把地方官員的選拔權交給地方宗室舉薦。 他也只能這樣做,因為後期不僅僅是劉邦一方勢力的漢朝,其中摻雜著各方利益的博弈。 這其中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地方大族獲得了官員的選拔認定之後。 就會因此掌握很大的話語權。 其次由他們選拔的官員,就會對他們進行庇護。 在一些人口、土地、士卒等方面採取半放任態度。 這使得地方逐漸做大,慢慢的對中央的命令也就會不管不顧。 結局就是使皇權衰落。 到了東漢。 說的好聽一點是皇帝與豪強共天下。 說的難聽一點,這個皇帝是豪強選你來當你才可以當! 就連位面之子劉秀,就是豪強推出來一個明面上的代言人。 魏晉時期更是開啟了門閥治國的先河。 這種制度甚至一直延續到了唐朝,被科舉制給制裁。 胡亥感嘆,在這方面還是自己的老爹始皇帝強勢。 始皇帝拒絕實行分封。 而且採用郡縣由上而下的官員,全部都由大秦選拔。 就讓皇權籠罩的範圍不僅在城市轄區。 還有鄉村社會。 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命令能傳達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而不是由那些宗使肆意篡改自己的意願! 在下面胡說八道!! 這也導致了宗室對始皇帝的敵意。 就比如一直到現在還未徹底根除的六國餘孽。 就隱藏在一些村落之間。 可那些村落裡面的宗室之人,根本就不管。 始皇帝最危險的那一次,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后! 連車架都砸壞了,差一點就成功。 結果還能大搖大擺的逃到下邳,方圓幾里如何搜查都搜查不到! 自己決定延續始皇帝的政治思路,告訴他們誰才是這個天下的主人! 贏澤神色不變,望著胡亥的身影幽幽的嘆了口氣。 他認為胡亥還是太年輕,有一些問題不是考慮的不夠周到,而是考慮的過於理想化。 “朕這樣所做的目的並不是將權力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而是要徹底開啟底層向上層躍升的通道。” “讓百姓心中有盼頭,要讓他們知道,有一個東西叫做恩科,只要他們努力就可以實現階層的跨越。” “朕還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接下來還有很多舉措,都會觸碰到宗室而且還有各個貴族的利益,最後其中受益最大的不是朕,而是天下百姓!” “為了百姓嗎?”贏澤嘴裡輕輕呢喃道。 在贏澤的印象裡,君主的目的有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有的是為了大秦的利益,從來沒有一個國君想去為了百姓的利益。 雖然他們在口頭上念著造福百姓。 但是他們心中清楚,百姓其實相當於是他們手中的武器,有時頒佈一些利民的政策。 也只是為了將這件武器打磨得更加鋒利,這樣國家才會使得國家越來越強大。 就好比大秦的軍功制,只要在戰場上殺敵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軍功。 從而實現階級的躍遷,可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因為在戰場上敵人可不會站在那裡給你殺,只要上戰場上的人隨時都有丟掉性命的可能。 贏澤有些理解不了,這已經給了百姓很多的機會,這難道還不夠嗎? 為了百姓,寧願去得罪天下氏族,胡亥他到底是想幹什麼? 胡亥看著贏澤眉頭緊皺,眼神中有些憤怒的盯著自己,心中反而對贏澤多了些許敬畏。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