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走在前殿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 他只看到一些士兵在打掃戰場。 李斯走在通往大殿的臺階上,很多屍體橫七豎八的躺在上面。 有的身上被捅了幾個窟窿眼,臉上帶著不甘與絕望死去。 空氣中還有著濃厚的血腥味。 李斯皺起眉頭,在來的路上,他看到了贏成的屍體,他是目前宗室的明面掌門人。 他帶頭行謀逆,自己這邊無論是在政治層面還是社會層面,接下來光明正大的藉著這次機會對付宗室,天下人也不會說些什麼。 反而認為是合情合理。 他感覺贏成非常的愚蠢,當年嫪毐率幾萬門客都沒有兵變成功,你竟然想著帶著區區三千兵馬不到,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咸陽宮表演“起義”。 李斯擺了擺袖子,加快了離開這裡的步伐,彷彿多在這裡待一秒,智商就會被贏成給傳染一樣。 ……… “臣李斯叩見陛下,陛下萬年,大秦萬年!” 胡亥淡淡的說道:“來的路上都看到了吧!” 李斯恭敬的說道:“贏成他們是罪有應得,還好一切盡在陛下的掌握之中,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件事情解決。” 胡亥笑了笑。 “李斯你精通大秦律法,要是按照大秦律該如何定罪?” 李斯頓時有一種汗流浹背的感覺。 “這…” 李斯心中苦澀,按照大秦律法來說,謀逆怎麼著也得來一個誅九族。 可這次誅九族的物件是皇室成員,這種事情已經不是自己這個臣子可以說出口的。 自己要是說出口,萬一陛下真的同意,事後哪一天陛下要是想起來自己兄弟姐妹都沒了,感覺到了寂寞。 反手獎勵自己一個誅九族福利,那就麻煩了! 這種大事,陛下肯將自己叫過來商討,肯定有著看重自己的意思。 可這個時候,自己寧願被叫過來的是馮去疾。 胡亥看著李斯一副吃了奧利給的難看錶情,決定不再為難他。 “這次朕叫你來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給他們定罪,而是商討修改秦律的事。” 李斯嘆了口氣:“陛下,這秦律臣已經修改過一次,把嚴苛律法都減輕了許多,如今再修改的話…恐怕…會造成不好的效果。” “如果沒有嚴苛的秦律,那些做壞事和犯罪的人,豈不是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就獲得最大的利益,不能真正起到約束作用,更是缺少了法律的靈魂…震懾。” “朕並不是讓你減少犯罪的代價,而是在法律裡面增加一些“人性化”。” 胡亥沉思了片刻,整理了一下自己腦中的思路後說道:“秦律無情,可人有情。這次修改的目的,並不是說以後要將嚴苛的法律替換掉。” “而是要去考慮它的合理性。” “就比如最基本的連坐制度、誅九族。” 商鞅變法中的一項重要思想就是:弱民以強國。 據此提出了什伍連坐法,也是華夏最早出現的連坐法之一。 什伍連坐法借鑑了軍隊中五人為伍,二伍為什的管理模式,規定全國上下的民眾按照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的組合編成戶籍。 每個什伍之間互相監督、互相牽制。 連坐制度中認為如果你的什伍中有一人犯罪,你肯定有做幫兇的嫌疑,就算沒有幫忙在一起長期的接觸下來,肯定會受到其犯罪思想的影響。 可如果犯的是誅九族的大罪,不僅本人受罰,而且與他同屬一個什伍的其他九族也要一起下去。 這種法律雖然有效地維護了大秦的社會秩序和皇權的加強,但卻極大地限制了人們的自由。 李斯微微低下了頭,有些遲疑的說道:“連坐制度雖然有它的不合理性,但它持續至今也確實使大秦強盛起來,如果要對其改動…臣怕…影響頗大。” 大秦能強盛至今,都是以商鞅變法作為基石,如今胡亥想要對其進行修改,李斯也是有一些為難,他作為丞相深知這個制度的好處。 在皇權制度的官僚體系下,全國每天傳到咸陽的資訊實在是太多。 事情一多,又經過層層上報,欺上瞞下的事情很難避免。 雖然自己清楚羅網組織的強大,可是羅網只是負責一些國家大事方面的監測。 如果一些小的事情派他們這些人去一線調查。 這偌大的疆土,得派出多少人! 送回來的資訊量又得多大! 皇帝根本應付不來,到頭來還是會落到自己的頭上,自己不僅會忙的焦頭爛額,而且還會處理不過來。 這時連坐制度的優勢就顯現出來,所有人都有雙重身份,既是臣子,也是監督者。 你監督著我,我監督著你。 這樣一來,大秦的管理成本就大大下降,管理起來也相當輕鬆快捷。 李斯認為胡亥現在應該是沒有認識到連作制度的好處,只看到了他的殘酷性,畢竟歷朝歷代皇帝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就是: 官員的結黨營私; 百姓的團結。 最好的局面就是他們互相不信任、互相猜忌。 自己身為大秦丞相,在朝中根本不需要拉幫結派和結黨營私,自己這個位置最安全的辦法就是一心一意忠心於陛下。 而連坐制度,就是讓所有人都陷入猜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