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賁非常欣慰的看著章邯,誇獎道:“章將軍真是足智多謀,不愧是陛下欽點的大將,剛開始就連我也以為你從未領過兵,毫無經驗可言。” “可事實證明,我看走眼了,章將軍領兵的能力,可以說是絲毫不弱於我。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將如此大規模的起義差不多鎮壓下去,我非常佩服!” 章邯連忙說道:“王老將軍就莫要折煞在下了,在下只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斷的學習,爭取趕上王將軍的一些皮毛。” 章邯態度擺的非常低,也非常的謙虛,雖然這一段時間以來,自己獲得的戰功很大,但他並不敢居功自傲。 在這方面,他決定好好的向王賁的老子王翦學習學習。 而且對方確實值得自己尊敬。 董翳見此恭敬的說道:“張將軍確實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在敵軍攻破函谷關打入戲地之時,將軍出手一路連勝,打到現在大秦甚至現在已經有了始皇帝時期的統治力度。” “更是間接促成了羅網對吳廣內部的滲透,併成功將其暗殺,如今我方士氣大勝。敵方聞章將軍無不聞風喪膽。” “幾日王賁將軍,也集齊了各郡縣大秦的兵馬二十萬前來相助,我們恐怕很快就會獲得勝利,班師回朝。” 章邯聽到董翳的話心中有些隱隱的不喜,但是他是自己被陛下任命以來,一直輔助在自己身邊,對自己忠心耿耿,這些自己都看在眼裡。 章邯心中也清楚,他這樣說完全是為了自己好,有些功勞確實是實打實的,但並不是自己說說就如此簡單的。 而且自己與王賁馬上就要合兵一處,雖然在大秦非常看重軍功,自己最近也算是大秦炙手可熱的存在,功績很足。 但是對面可是四大名將王翦之子,而且他也是在秦滅六國之中,戰功赫赫。 董翳的話顯然是想增加自己在軍中的話語權,體現一下自己的功勞,告訴自己這邊馬上就要結束了,你王賁想來混功勞可以,但是不要分不清大小王。 董翳看到王賁和章邯聽到自己剛剛那一番話之後,臉色頓時有些陰沉下來,但自己也不想這樣。 自己說這話明顯有點得罪王賁的意思,自己只是一員副將,一般情況下也不願如此。 可是現在是非常時期,他想法也很簡單,他現在是章邯手下的人,是他身邊的副將,說是心腹也不為過。 此次合兵他作為副將,看到自己這一方的主將章邯對待王賁如此態度,他明白有一些話章邯不好說,他是時候蹦出來與王賁那邊爭上一爭。 對章邯有益的事,就是對他有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合兵後章邯最後作為主將獲得勝利,與王賁作為主將獲得勝利後的意義相當於是天差地別。 而且跟在章邯身邊這麼多天,他能夠感覺章邯此人在兵法上的造詣極高,以後的前途一定是不可限量。 自己作為他最原始的草臺班子,未來的前途自然…… 王奔是朝堂中的老江湖,這些話的意思他哪能聽不出來,於是說道:“張將軍放心,如今我已聚集各郡縣守兵二十萬大軍於此,與將軍會兵。” “章將軍是秉持著陛下的意思,並且手中還有陛下賜予的天子劍。” “戰場上只能有一個將軍,一個領導者的聲音來做決策,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我當會全權聽命於章將軍。” 自己在接下來的平叛中以章邯為主,自己為輔這一點,王賁是在來之前經過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 在他第一時間知道讓一個從未上過戰場,打過仗的人領兵二十萬,還是囚徒軍去與敵軍作戰,他是沒有想到的陛下會做出如此草率,甚至說是瘋狂的決定。 可在接下來這一場場戰役中發現,章邯對戰爭的把控和對局勢的分析極為靈敏,甚至已經不輸於自己。 目前自己也上了年紀,要再多的功勞已無用處,本來陛下將自己從北方調離回來他也向陛下傳達過自己的意思,讓自己的兒子王離來完成這個任務足以,可是陛下卻拒絕了,理由是自己沉穩,戰場經驗足。 王賁只感覺或許是陛下忌憚王家,害怕王家獲得功勞太大,駕馭起來非常困難,才給自己這樣一個荒誕的理由。 畢竟陳勝吳廣的起義軍被章邯的囚徒暴揍,更何況自己現在已經拉來了正規軍,這個級別瞬間就上了一個檔次。 真的是…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而且章邯正處於壯年,自己完全沒必要為了這件事情與之鬧僵,發生不愉快的事。 這次老夫就是要賣他一個人情,只希望以後對王家多擔待擔待。 而且最近章邯發動的幾場夜襲,讓他感覺到章邯的前途不可限量。 尤其是這一次攻打吳廣,章邯趁著夜色,下令全軍將士銜枚行軍,軍中令行禁止,成功發起急襲,大破敵軍。 銜枚這種事情,是從周王朝祭祀的儀式上衍生出來的。 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在這種神聖的場合出現噪音。 後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正是憑著銜枚夜戰急襲的謀略,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成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報了臥薪嚐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