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高強度的壓迫,老秦人都已經感到了麻木。 秦國的基業誰愛珍惜誰珍惜,誰愛守護誰守護,累死累活的混成這個待遇,他們憑什麼還會全心全意的,給你嬴氏江山賣命? 老秦人離咸陽最近,受到秦法的壓迫也是最強的,但是他們身為老秦人。 礙於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對秦國的情感,沒有反,已經很對得起大秦了。 後來自己稍微聽到了一些關於各地起義的訊息,想在趙高那裡得到確認。 可他卻告訴自己只是盜賊猖獗而已,很容易解決。 哪怕子嬰登基成功解決趙高一派,可咸陽的情況還是非常混亂。 都是因為自己為了充盈國庫,能有足夠的錢財繼續供自己揮霍享用。 認定忠臣的方法竟然是能從百姓身上逼出錢財的就是好官,就是忠臣。 就運算元嬰殺了幾萬人,但是大秦的官僚系統已經爛到了根裡。 對於剩下大部分的官吏來說,在投降和不投降之間來回搖擺的情況是絕對不存在。 投降當然是他們最優的選擇,酒照喝肉照吃,只是換了一個領導而已,幹嘛不幹呢? 難道冒著生命危險去和劉邦軍隊對著幹? 這個時候大秦再也不可能出現一位章邯,再次帶領大秦渡過難關。 子嬰面臨這樣的情況,即使不想投降,也得投降。 因為就連關中,老秦人對秦國的最後一絲忠誠,也在這幾年的時間裡被慢慢消耗殆盡。 看似子嬰投降使秦國千百年的基業毀於一旦,但是胡亥現在有了一個大膽猜測,子嬰這麼做完全就是想要以退為進。 按子嬰當時的設想,應該是大秦在劉邦所帶領的一些人眼中,都是殘暴的代名詞。 劉邦大軍進入咸陽後,一定會進行一番燒殺搶掠,甚至會對咸陽中的老秦人,進行更加嚴厲的打壓和壓迫。 只要再次引發老秦人的不滿,再加上此時正是大秦國破山河之勢,更能重新激起老秦人的血性。 這時候自己再出來號召秦人奮力反擊,保衛秦國,這也是大秦唯一也是最後的機會。 於是一位秦王,帶著他的家人用繩子綁縛,坐上白馬拉著的車,身著死者葬禮所穿的白色裝束。 並手持始皇帝親自派人打造的傳國玉璽,以最卑微的姿態,在所有老秦人面前,親自向劉邦全軍投降。 事情的本來發展,也與子嬰所預想的那樣,以樊噲為首的武將,都主張要求殺掉子嬰,奪取咸陽中的財物。 可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變故,子嬰這次碰到的,竟然是在史書上的頂尖人物,漢高祖劉邦!!! 當時劉邦也算得上是一股不弱的勢力,他的身份也被很多人熟知。 劉邦起兵之前的身份只是一個地痞無賴,而跟隨他起兵的,都是受到過秦迫害的,管理層中也有很多混混地痞。 可劉邦竟然力排眾議,沒有殺子嬰。 而且還在咸陽之中約法三章,這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秦王子嬰對待百姓也非常的仁善,登基之後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也讓他在老秦人心中的形象很好。 但此時對百姓而言,他們已經被秦國的嚴苛之下壓抑了三年,再讓他們跟著大秦幹,心中很難接受。 剛進入關中的劉邦,對待他們也是極好的,不僅約束自己的部下,還對他們約法三章。 於是他們並沒有奮起反抗,子嬰最後的計謀破滅了。 如果子嬰不是這種想法的話,在當時大秦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國內政治動盪不安,各地紛紛起義反抗暴政。 他是完全可以逃亡進入北方。 要知道,在當時天底下對大秦可謂是恨之入骨。 如果他們進入咸陽,想要成功的摘下這顆勝利的果實,第一件事肯定都是拿因大秦皇室開刀,秦王更是必殺之。 否則這一場起義就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以鬧劇的形式收場。 與其等待必死的結局,還不如逃往北方搏得一線生機。 都怪自己,給好叔叔留下這麼一個爛攤子,讓他收拾! 不知道他當時有沒有天天咒罵自己! 江山!什麼是江山? 天下的百姓才是統治者真正的江山! 胡亥心念一動,內心已經有了想法。 胡亥邊走下樓梯邊淡淡的說道:“這位大人真的是愚蠢,楚國已經被滅了,楚曲不就只是秦曲的一個分支嗎!” “而在這光天化日之下,你在這裡咄咄逼人,我看你是別有用心吧!” 周圍的人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聲音都是一愣,隨後都為胡亥投去了憐憫的眼光。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始皇帝在世,雖然律法嚴格殘暴,但都是實事求是,所有人都得遵循秦法。 可自從始皇帝走後,秦二世胡亥登基以來,之前在始皇帝時期的官員,好像頭頂上被壓的一座大山抬去,他們的性質都開始變了。 大秦開始大量出現冤假錯案,百姓被壓迫,被欺負,已經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