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18集《靈峰宗論導讀》(1 / 4)

小說:靈峰宗論 作者:妙音0

《靈峰宗論》最快更新 [aishu55.cc]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52面,

二、觀受是苦

前面的觀身不淨那個身,它是一個色法。這個“受”呢,所觀察這個“受”是一個心所有法,等於是一個心法,有明瞭性的心法。“受”就是我們這一念心跟境界接觸的時候它會出現一個“受”、感受,這個受可能是苦受,也可能是樂受,也可能是不苦不樂的舍受。

我們解釋一下,當然我們凡夫是貪愛娑婆,這個貪愛是怎麼生起的呢?就是在受用的時候生起貪愛。前面的色身是所受用,受,它到底去受用誰呢?主要是受用這個正報的果報。當然依報也是,但是依報體畢竟是一個比較疏遠的因緣,果報體是正式的受用。所以這個色身是所受用。前面的我們對所受用的境界生起貪愛,那不淨觀已經對治了,現在我們要更深一層地找出能受用的這個受,我們對於能受用的這個受也應該對治。

我們解釋一下,對於能受用的這個受的貪愛是怎麼回事呢?

比如喜歡睡覺的人,打板的時候他願意再多睡五分鐘,其實他不是想要多睡五分鐘,他是喜歡多睡五分鐘的那種樂受,他是喜歡那個受,就是我在這個地方再多睡五分鐘,溫暖的被窩裡面,他有那種樂受,他是喜歡那個樂受,至於睡不睡那是其次。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睡得太多的時候,當樂受消失的時候,我們不想睡。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的目的不是想睡,我們在乎的是我們跟棉被接觸的時候那一份的樂受,我們希望它相續下去。所以前面是對治所受用的色身,這個地方是對治能受用的那個受,這叫觀受是苦。用這個苦諦的智慧來對治對於受的愛取,是這個意思。我們看蕅祖的偈頌:

妄想驅馳,吸攬前塵作所依;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苦果實堪悲,辛酸難比;世樂雖榮,享盡愁還至;切莫把五欲塵勞枉自迷。

我們也是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個總標,總標六根的緣起。

這個受一定要有根,根境的和合才會產生受,這個根。這個根是怎麼來的呢?妄想驅馳,就是我們這一念的妄想,《楞嚴經》說這個叫攀緣心,向六塵的境界去賓士流動。然後吸攬,就把這個前塵,這個“前塵”指的是六塵的境界,色聲香味的境界,把它給執持住。“吸攬”就是把它給抓住,執持。然後就變成所謂的所依,這個所依就是六根。唯識學上說,識要依止根才生起了別功能,這個六根是識所依止,所依就是六根。所以我們這個六根門頭,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根的受,它是一念的妄想活動去跟境界接觸了以後才產生的。

我們看蕅益大師的大智慧,說講“觀受是苦”就講苦的相貌就好,為什麼要講六根的緣起?這個就是圓教修行。圓教修行它一開始就強調自性空,這個是很重要。為什麼你的修行你一定要依止你的清淨心去發動?就是你知道你所觀察的色身或者你這個受都是如夢如幻的,它不是你過去所說的那麼的堅固、不可動搖,不是,如夢如幻。你先把這個受的相貌知道它是因緣生、無自性,你自己就很有信心了——原來改變這個受是可能的,因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受本身是無自性的,“妄想驅馳,吸攬前塵作所依”,它是假借因緣而生的,它是沒有真實體性的,它是如夢如幻的,調整它是容易的,是這個意思。

那麼有這樣的一個前方便,我們知道這個“受”的生起是因緣生的時候,我們就容易調整了,就正式講苦諦來調整它。苦諦有三種苦:行苦、苦苦、壞苦。

一、行苦: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這個因緣果報,當然業感有快樂的果報、有痛苦的果報,這當中沒有一個上帝的主宰者,那是隨我們的業力而剎那剎那的變化,生滅遷流。這個行苦就是很微細的了,我們可能剛開始也不是容易觀察得出來,總之我們知道有這件事情,知道我們在這個“受”,受的本身是剎那剎那變化的,它不是恆常住不變異的,叫行苦。行苦的意思就是說,為什麼生滅變異就安立作苦呢?因為我們凡夫的心情是喜歡穩定性的,我們凡夫的心情沒有一個人願意跑過來、跑過去,就是它這樣的一種變化性違背涅槃寂靜,違揹我們凡夫追求安定的本性,所以它也是苦。就是不要說痛苦感受,你不斷地變化,這就是苦,不斷地變化這就是苦,這叫行苦。

二、苦苦:苦果實堪悲,辛酸難比。

這個是非常粗猛的苦,這個是苦苦。這苦苦我們講過了,就是我們觀察這個三界的苦,先觀察現生的苦,現生有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