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艦隊司令部出來之後,林哥看著大樓門前那烏泱泱的一片人群,原本已經一腳踏進飛船內部的他,直接轉身看了一眼人群,接著轉身進入飛船內部。 那一眾記者,硬是沒有誰敢向前。 當天新聞媒體鋪天蓋地都是林哥的新聞。 BBC:幽靈天道指揮官原來是那神秘的南傘董事長! 亞洲新聞:天道大人手撕越南代表! 新華盛頓日報:是救世主?還是魔鬼! 。。。。。。。 持續一週都是勁爆的新聞,林哥和他有關是所有一切都被人扒拉出來,不過那些壞的方面,直接被小蘭直接遮蔽了。 各種新聞媒體申請到孟圩採訪,無論大家以什麼樣的名義,孟圩政府這邊就是不同意。 膽敢有不經過同意,直接越境進入的人和物體,在警告無效之後,直接被守衛者無人機擊斃。 網上的新聞鋪天蓋地的,可是作為當事人的林哥居然十分安靜,一點動靜都沒有。 外太空。 一艘巨大的飛船正在環繞在火星同步軌道上,林哥此時正在和孟昔科學院的一大堆科學家在上面。 經過這兩年的努力,孟昔科學院終於成立了,並且在基因最佳化液的誘惑下,還網羅到了很多科學大能。 林哥使用了一些手段,悄悄的將自己所學到的黑科技理論,悄悄的傳輸給了那些可靠的人。 就這樣孟昔科學院這邊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之後,最近開始爆發出了一些成果了。 今天大家主要是來討論火星改造的問題,按照林哥的設想,他想把火星改造成為一顆M級行星,就是可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其實,早在一年以前,林哥就已經悄悄命令人開始偷偷改造火星了。 先期是在一片巨大的隕石坑裡面,建設一個巨大的圓頂式城市建築,外圍使用電磁防護罩進行隔離。 不過,按照目前來看,這個改造實驗城市,基本成功。 本次他們就是分出一部分人前往實驗城市檢視情況,順便採集火星的各項資料進行分析。 不過,林哥已經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實驗城市只能滿足最多幾十萬人同時居住,以後城市擴張就比較麻煩。 因此,他想對整顆火星進行全面的改造。 這就要再次全面的採集資料。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 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龍國則稱為“熒惑”。 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 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 火星兩極皆由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自轉週期:24小時37分22秒 公轉週期:686.98天 距太陽距離:萬千米 質量:6.4219×10^23 kg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徑為地球的53%,體積為地球的15%,質量為地球的10.8%,表面重力加速度為地球的38%。這顆紅色的星球異常寒冷和乾燥。 儘管如此,火星仍然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 它的體積比地球小,大氣也比地球稀薄。 改造火星可以分四步走。 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它的星球磁場問題,它的核心並沒有完全熄滅,還是有可能以外部刺激的形式啟用它。 要想辦法啟用火星的核心磁場,讓它重新恢復重力場,形成一個磁場保護層。 不然即使火星有水源和大氣了,也會被太陽風給吹散。 其次,就是增加火星的質量,因為它的質量只是地球的10.8%。 因此人類在上面受到的重力肯定比地球小,只有0.38G而已。 長期生活在上面,在微重力的影響下,人類鈣會流失很快,導致人類肌肉會慢慢的萎縮變弱,如果沒有合理的運動,甚至會導致人體骨骼質量和強度嚴重下降。 再次,是考慮增加它的溫度,這點可以從增加二氧化碳方面入手,提高火星的溫室效應的同時增加氧氣的含量。 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氬,此外還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氣。 不過火星大氣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氣的百分之一,表面大氣壓500~700帕之間。 最後是如何增加它上面的水源。 火星兩極有很多固態的冰川,在赤道土壤地底下,還分佈著巨大的液態水。 在第三步溫度增加之後,兩極的冰川水源應該會變成液態的,不過這點水源,應該還遠遠不夠。 還需要開採赤道下面的地下水。 “陳教授,咱們火星改造攻關專案組,得到的這些資料都很詳實,對接下來的改造方案的研究很有幫助。” 林哥翻看著各個小組反饋回來的火星具體資料,對接下來的改造火星的難度有了更加具體的認知。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