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應付完了一個月一度的皇子考察。
李恪如釋重負地走出大殿。
“母妃,孩兒回來了!”
李恪快步走進寢宮,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
楊妃見李恪回來,病嬌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她溫柔地撫摸著李恪的頭,眼中滿是寵愛。
“恪兒,今日你父皇考察,你回答得如何?”
楊妃輕聲問道。
“母妃,您就放心吧!兒臣答得非常好。
估計父皇現在心裡都在想,這太子之位,果然沒白給啊!”
李恪得意地揚起眉毛,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登上皇位的畫面。
楊妃聽了,心裡雖然高興,但總覺得有點不踏實。
她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
“那李治呢?他答得如何?你和他比起來,誰更出色些?”
李恪一聽這話,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了。
他有些生氣地撇了撇嘴,撒嬌道:
“母妃,您怎麼也關心起別的皇子來了?我可是您的親兒子,未來的皇帝啊!”
楊妃趕緊擺手解釋道:
“恪兒,母妃當然是最疼你的。
只是這李治最近風頭正盛。
聽說他不僅解決了關中饑荒,還平息了謠言。
連你父皇都對他讚不絕口。
母妃只是擔心,他會成為你的競爭對手。”
李恪越聽越不是滋味,心裡就像打翻了醋罈子。
他憤憤不平地說道:
“哼,他李治再風光又能如何?
我可是名正言順的太子!
他就算再厲害,也只是個皇子而已,翻不起什麼大浪!”
楊妃看著李恪氣呼呼的樣子,心中一陣無奈。
她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道:
“恪兒啊,後宮裡都是母憑子貴。
母妃的地位、家族的榮耀,都和你緊密相連。
李治雖然不是太子,但他也是皇子,萬一哪天他得了勢,母妃和你的日子都不好過啊。”
李恪被母妃的話觸動,他緊握拳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母妃放心,孩兒絕不會讓任何人威脅到太子之位!我會更加努力,讓父皇看到我的能力!”
次日一早。
李恪洗漱完畢,穿戴整齊,便急匆匆地往御書房趕去。
皇上正在批閱奏摺,見李恪這麼早就來了,眉頭一挑,打趣道:“今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太子爺這麼早就來請安?”
李恪嘿嘿一笑,也不在意皇上的調侃,徑直走上前行了個禮,一臉正色地說道:
“父皇,孩兒今日來,是有要事相求。”
皇上放下手中的奏摺,抬頭看著李恪。
只見李恪神情肅然,彷彿一夜之間成熟了許多。
皇上好奇地問道:
“哦?有何要事?說來聽聽。”
李恪深吸一口氣,正色道:
“父皇,孩兒之前確實太貪玩了,沒有好好學習治國理政。但自從上次考察之後,孩兒深感自己的不足,決心要改過自新,好好學習,為父皇分憂。”
皇上聽了這話,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好,你能這麼想,朕就放心了。那你打算怎麼學呢?”
李恪想了想,說道:
“孩兒覺得,治大國,若烹小鮮。
只有先把小鮮烹飪好了,才能烹飪大鮮。
所以,孩兒想從基層開始學起,去一些治理得好的地方看看。
兒臣此前聽聞九弟談論清風縣治理得有聲有色,兒臣也想親自去見識見識,學習學習。”
皇上聽了這話,眉頭一皺,心中暗想:
“這治大國,若烹小鮮。何時成這個意思了?
不過,這恪兒能說出老子道德經中的名句,看來還是有用功讀書。
但是,治兒去清風縣這事,不是秘密進行的嘛?!
說好要守口如瓶,他怎麼轉頭就告訴了恪兒。
看來這治兒還是太過單純啊!”
皇上想了想,說道:
“清風縣的事,朕也有所耳聞。
不過,朕也很久沒有出去走走了。
這樣吧,這回咱們父子倆一起去清風縣瞧瞧。”
李恪一聽這話,頓時喜出望外,連忙謝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