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太祖長拳。”孫志凱凝神觀看,已然瞧出了其中的門道。
“太祖長拳?”眾學生疑惑不解。
盛一凡卻略有耳聞,傳聞這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自創的拳法,他是將軍出身,陳橋兵變起事,後來一路攻城掠地,這才當上了皇帝。
宋太祖既是將軍出身,那自然免不了帶兵打仗,其自身也是一位數得上號的高手,創下這三十二路太祖長拳,目的是為了操練手下士兵,因此心法招式並不精妙,稍微有些底子的武林高手,都能針對一招一式尋找出破綻,從而破了這拳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拳法在捉對廝殺中大有奇效,講究的就是一個效率。
後來他當了皇帝,這拳法廣為流傳,至今為止已經上千年,影響了許多後來的拳法,因此又被稱為拳中之母。
講道理,這拳法招數簡單,盛一凡估計看個兩三遍就能盡悉其中要領,但若讓他實戰,別說風少,就連王劍這種級別的對手都拿不下來。
一方面他拳腳功夫的底子不深,資歷很淺,不會靈活運用,另一方面,他沒有高深的內力加持,也不懂得如何有效運用內力,自然就無法發揮出這拳法的全部實力。
如今沈月清可以憑藉這簡單的拳法,對上風韻千變萬化的峨嵋十二莊,很顯然,他至少做到了以上兩點。
他的每次出招,都是張弛有度,點到為止,攔下風韻的攻勢後,並不是他故意留手,不想進攻,實在是風韻的進攻和防守都做的滴水不漏,即將被抓中間隙時,忙改使天龍地鶴兩莊,身法飄忽,形如鬼魅,捉摸不透,有時露出了破綻,剛要上前擒拿,但風韻又改使旋風拿雲二莊,搶先一步攻他要害。
戰鬥本就如此,虛虛實實,變化多端,真正的高手對決,一旦露了破綻,那便是慘敗之時。
眨眼間,兩人以相互拆解了上百招,然而眾人只看見你打過來,我打過去,兩人就算偶有交手,也是點到即止,連忙撤走不打,打了半天,兩人的身上一點兒傷都沒有,倘若是兩個成年人互相摔跤,這會兒都夠打進IcU了。
不僅如此,兩人拆解上百招,居然依舊面色如常,臉不紅心不跳,如果讓在場隨便哪個上去跟他們打,估計要不了二十招,就被打的面紅耳赤,氣喘吁吁。
這要麼就是兩人都是擅長儲存體力,懂得如何進攻才能體力消耗最小,要麼,就是兩人在打假賽......
不過這兩人之前又不認識,應該也沒必要打假賽,打給誰看呢?
盛一凡心中略加思索,便知道這兩人對招時,氣息絲毫不外洩的奧秘。
毫無疑問,這兩人都是超越家主級的高手,那自然也理所應當的掌握了靈武合一的高深法門。
內用內力,外用靈力,兩者結合,渾然如玉,在出手之間,自然能夠輕易做到不外洩絲毫的餘力,將消耗減到最小。
想到靈武合一,盛一凡就不由得一陣嚮往,自己什麼時候才能達到這玄妙的境界?
陸晨說過,靈武合一難度極大,對內功心法的要求極高,同時還極為考驗靈力的運用,非超一流高手不能掌握。至於內功心法,盛一凡已有學習太玄辰龍功的資格,而太玄辰龍功毫無疑問便是當世最強的內功,不必憂慮,至於後者,他是純靈體,精純的靈力操控起來比別人要容易的多,假以時日,自己成功將兩者相結合,那他也成了超一流的高手,比肩風韻和沈月清兩人。
幻想之時,場上又有不同的動靜傳來。
原來剛才風韻久攻不下,便嘗試換一種策略,手中軟鞭一收,並改用十二莊中的幽明二莊,沈月清欲要捉她變招的空檔,身子假裝朝前一撲,然而撲到半空便止,左腿卻悄然在地上一掃,猛然踹出,正是太祖長拳中的猛虎伏案。
風韻渾然不懼,要擋下這突如其來的一招並不困難,只是大多都要後撤,難免丟失進攻的機會,於是她鋌而走險,一腳踏出,躲開沈月清的掃堂,另一腳在他懸停著的小臂上一踩,整個身子飄然而起。
沈月清眼疾手快,不再拘泥於太祖長拳,左腳收住,踏在地面,雙手忽然齊抓風韻小腿,使得正是江湖上名聲極大的小擒拿手!
雙手齊齊抓來,宛若鐵箍般鎖住風韻的小腿,她身子懸在半空,無處發力,眼看就要被沈月清擒住,她忽然將身子一轉,藏在身子另一側的軟鞭攻來,鞭身上攜帶著強大的靈力,攻勢洶洶,她又一次使用了準仙器的天地之力。
沈月清憑藉肉身,自然是難以抵擋,攻勢洶洶,兩人又相距十分之近,躲閃不及,他只得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