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日,李斯和於向晚兩人留在營地尋找打零工的機會,而經驗豐富的田珞領著呂承霄在北區的居民小區外遊蕩,明裡暗裡打聽著園區常駐民的工作與生活。 事實證明,打零工的機會不是每天都有,報酬也很有限。三日內,他們每天都需要自掏腰包才能維持生活所需。 李斯作為倉庫管理員,空閒時做過粗略的統計。如果要一直維持有帳篷住、有飯吃的生活,他們的物資大概勉強可以支撐到明年春夏之時。 坐吃山空要不得,田珞已經將投身淹城的訊息打聽了個七七八八,加上李斯這幾天重新整理出來的都是些沒什麼用的道具,眾人商議之下決定試試看。 於是在第四日清晨,他們選擇將呂承霄留在帳篷區,給他留下一些物資,並且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出門之後,來到了任務大廳的最深處,接取了官方置頂的任務。 淹城官方早有一套成熟的流程,有工作人員領著他們先進行了基礎能力方面的測試,畢竟不可能隨便來個人接任務就直接往核心領。 田珞自然沒問題,製藥和生命工程方面的人才還是相當稀缺的,很快就得到了錄用。而李斯和於向晚的測試流程就相對複雜了一些,上手就是一臺精密儀器的修復。 於向晚的程式設計也沒問題,就算不走機械方向,民生和系統架設方面也能應用。倒是李斯,畢業以後接觸這類裝置的機會不多,好在當初在車間幹過一段時間,花了點時間還是順利透過了測驗。 隨後,核心工作人員領著他們三人直奔南區渡口,登上了一條遊船。經過了二十多分鐘的水路,他們第一次進入到了淹城遺址區域。 淹城相傳是吳國遺址,原本就地形奇特。一般的城池只有一座城牆、一條護城河,但淹城中竟然有三條護城河。每過一條護城河,都有一塊獨立的環形區域,而過了三條河之後才是園區最核心的子城。 外城河入口處有高逾三米的鐵閘,船手露面,對著其上的監控出示了工作證之後才得到放行。 進入其中,河面只十幾米寬,轉眼便來到了城下。舉目仰望,這外城牆高約五米,只是看樣式並非園區門口的那種仿古設計,反而像是現代建材,想來是此地主人接管之後重新壘建而成。 在渡口下得船來,另有工作人員引著他們直上城牆,再次做了身份登記之後,這才入了外城。 李斯三人亦步亦趨,各自觀察著周圍的環境。說是環形島嶼,但其實外城佔地不小,從他們現在的位置看跟內陸沒有任何區別。 以前這裡是以自然風光著稱,但此時早已面目全非,水泥澆築的公路、小區與各種建築林立。更關鍵的是,其中行走的人們都身穿制服。 李斯觀察一陣之後,感覺這裡的核心區域與谷陽商業園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半軍事化管理的意思,這讓他不禁對淹城管理者的身份有了一些猜測。或許他們以前就是政府或者軍隊方面的人? 領路者並非嚮導,田珞旁敲側擊想要打聽點訊息,但都碰了軟釘子,最後他們只能一路保持著沉默。 走了差不多十分鐘,田珞先被領向了一棟兩層的建築。她與李斯二人對視了一眼,什麼也沒說就離開了。 隨後李斯和於向晚也被領進了一棟建築,在門口處進行了第三次登記,只不過門衛處收了他們的入園證,換成了臨時工作證。 兩人再次分開,李斯跟隨工作人員來到了車間,一位身穿深棕色工作服的中年人接待了他。 “會點什麼?” 李斯掃了一眼對方胸口的工牌,上頭寫著“高階技工張鶴”。這不是源世界的面試,核心區域的整體氛圍讓他不敢編造履歷,老老實實講述了大學專業和畢業之後的工作。 張鶴聽完想了想說道:“我們這裡科班出身的不算太多,相對於器械加工和維修,以後你的工作應該會更加偏向於定製裝置的研發。” 李斯聽完差點眼前一黑。讓他修車甚至造車都不是難事,這還要做專項研發屬實有些超出了他的預期。 他開始瘋狂回憶大學裡學的那些機械基礎課程,很快發現大部分理論知識都已經還給了老師,心下難免忐忑。 張鶴見李斯緊張的神態,嘴角扯出個弧度,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輕人不用太緊繃,能透過測驗進到這裡,說明你在機械上的動手能力過關。” “我也沒想著把研發的工作直接交給一個新人,你上手還是先做些日常的維護,等熟悉了工作流程之後,再根據能力分配具體任務。” “還有,接下來的一週你就跟在我身邊,我會密切關注你的工作成果來進行等級評定。”張鶴指了指自己的胸牌,“入門、初級、中級、高階,機械部基礎的四級評定,你以後的基本待遇將直接與等級掛鉤,然後根據績效進行調整。” “這一週你暫定入門技工,朝九晚五包午餐,每天基礎一個任務點,有工作成果也會有所體現。” 規則倒是跟谷陽商業園差不多,只不過少了頓晚餐,但這裡任務點的購買力普遍要高於商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