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1978大記憶 作者:中國必勝

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後,文藝界開始走和群眾相結合的道路。解放戰爭的時候,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整個北上,往北走。北方那時候已盡�牆夥徘�耍�鞘焙蟣逼交姑揮薪夥牛���苯夥帕恕B騁盞拇笈�剎烤腿�祭戳碩�保��竊詮��跎涎蕁棟酌��貳�

當時,我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上學(中蘇合辦學校),跑去看《白毛女》,就覺得挺有意思的。連哭帶唱的,過去沒有看過這種形式的表演。那時候我也小,十幾歲,覺得還有這樣的戲劇呀。

延安魯藝就這樣在東北停下了。哪個城市解放了,就去哪個城市演《白毛女》。後來國民黨要打過來了,我們就退到佳木斯去,佳木斯是我們的後方。因為我已盡�渭庸膊�車幕疃�耍�渭恿嗣裰讜碩�ぷ鞫印�###工作隊一般就是在城市裡發動群眾、在工廠裡發動工人揪漢奸、鬥惡霸。雖然不是黨員,但人們說我是“粉紅色”了。因為我們兄妹五人都參加了革命,組織上讓我們全家都撤。如果不撤,國民黨來了,那就只有用小管鍬埋自己的份了。

蘇:看您的簡歷,您後來到了東北大學,在那裡進的魯藝。

王:是的。我家裡人跟著大部隊就撤退到大後方去了,我呢,則去了佳木斯東北大學。以前我的想法是學醫的,但革命形勢需要政工幹部,我也就改學政治了。在學校聯歡會上,我扮演了一個小歌劇中的主角,被延安魯藝的老同志們發現,成了他們物色文藝骨幹的物件。班主任多次找我談話,要我去魯藝文學院學習和工作。我雖然喜歡唱歌跳舞,但沒想過以此為生,開始不答應。領導說,搞文藝也是為革命。這樣我就參加了魯藝文學院音樂系,後來改為魯藝文工團。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王雅琪 歌劇重演,我們必須重新排練(2)

我在魯藝時,已盡�峭糧氖逼凇4蟾趴煲��橇耍�塗�寂擰棟酌��貳�

我們開始的時候,在農村排的都是一些小戲,《全家光榮》呀,《夫妻識字》呀,《幹活好》呀,《李二小參軍》呀,效果非常好。從那以後,我就覺得,這文藝工作是可以乾的。

蘇:有意義?

王:嗯,真正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看著那些人當場就決定參軍,然後戴著大紅花、騎著馬就送走了。毛主席說的,革命就是兩杆子嘛,一個槍桿子,一個筆桿子。我看這筆桿子是挺發揮作用的,包括長征的時候,打快板啊什麼的,鼓舞士氣呀。

蘇:我們都知道,毛主席到達延安後說過:“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王:對。革命的文藝工作者是有價值的。革命的形勢是農村包圍城市,我們開始都在農村演出,發動群眾,隨著城市一個個解放,我們也就跟著部隊一個個到各地演出。

還沒進大城市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排《白毛女》了。也給那些國民黨的起義人員、俘虜表演,他們很多人也都是農民、窮人。《白毛女》的效果非常好。當時戰士們看得很激動,槍都舉起來了,要打黃世仁。有些在槍把子上刻字——“為喜兒報仇”。演出效果非常好,起到了打擊敵人、團結群眾的作用,這時我才懂得歌劇的力量是偉大的,藝術一旦被群眾接受,有了共鳴,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再譬如《李二小參軍》,講的是剛結婚的青年夫婦,新媳婦覺悟高,勸丈夫去參軍。我們的戲都是根據身邊盡�7⑸�囊恍┱媸賂謀啵�習儺仗乇鷦敢飪礎�

蘇:來源於生活。

王:是的。毛主席說:我們的文藝就是打擊敵人、教育人民嘛!那時候我們一般都是先找一個寬敞的地方,然後搭舞臺,都是我們自己搭,再掛上幕布什麼的,晚上就開始演出。演出是免費的,來看的老百姓,人山人海。就像現在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到各省演出那個盛況空前的樣子。

從那時候算起,一直到我離休,45年,只算我們單位的,《白毛女》至少演了上千場。具體數字沒計算過,過去也不太注意這個。

我們這些人是比較正統的,嚴格按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精神,琢磨怎麼為工農兵服務。不像你上次給我看的書 �…

蘇:《八十年代訪談錄》?

王:對,完全不一樣。我們和他們完全不一樣。那時我們都吃住在一起,院子裡有食堂,排練廳也都在院子裡,出去演出就坐上大轎車,走了。劇場演出完了,又坐上大轎車回來。一般都不出院的,大家都在一起。所以我們跟外界接觸不太多,社會上的各種思潮也接觸很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