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樣的她,偏偏把鋪子開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大家自然不但好奇,還要笑她傻了。
更有好事者,一定會來湊湊熱鬧。
這熱鬧呀,不怕有,只怕沒人來湊。
再加上鋪子開業的日子,是選在喬媽媽住進了自己蓋的屋子的第三天上、隆豐錢莊開業的半月之後,所以那韓掌櫃再一登門,自然就更妥當了。
果然,她想對了。
……
而這過去的兩年時光裡,事情發生的也著實不少。
張氏又生了個小女兒,雖然村民們偶爾有閒言,都說可惜不是個男娃子,但是李家眾人卻很是喜歡,還因為這孩子來的時候好,所以給起名叫福寶。
李大將軍屯打理地不錯。那陶家的地本來就很好,而李大又通水利和農事,所以也好打理。並且在這期間,他還開了一些荒地,如今這軍屯產出雖然不足以讓清遠縣關上的守軍衣食無憂,但已經可以給當地的鄉民們減少些許賦稅了。
是以因此,李大在村民心中,漸漸有了不小的聲望。
馮二囡生了個兒子,不過如今,李花兒已經很少能看見她了。
因為就在一年半前,清水河南面的水匪徹底被剿滅之後,就真的開海禁通商了。
馮姐夫實現了他的承諾,真個帶著馮二囡,到那南面諸國去做生意了。
韓掌櫃和柯掌櫃的商隊也很好,嶽茂還做了商隊的頭頭,偶爾,嶽芳也會跟著嶽茂一起去,回來了,就給李花兒說那南面諸國的新鮮事兒。
張玉兒還是之前的樣子,半年前和鄰村一戶姓趙的人家訂了親事;
孫家也是和以前那般,只是孫來財如今也跟著柯掌櫃的商隊跑商了;
孫三賢的父親也回家了,而孫三賢和劉杏花也訂了下來。
而最得意的,當屬吳大太太了。
吳大少爺去應試的那一年,是皇帝欽點的探花郎,還直接入了翰林院裡,做了個從六品的史館編修。
依著吳大少爺的年紀,這份成就,當真算是頂尖的那一批了。
畢竟昔年關三小姐的祖父、大伯父、三叔父、大哥初入官場的時候,都是七品官起做起的。
吳家人儼然就成了這平水州的香餑餑,更是直接搬進了清遠縣城裡,做了官家人。
只是吳大太太,偶爾在縣裡看見李花兒,依舊是十分不喜的樣子。
偏偏她對李果兒,卻怎麼看都看得上。
這兩年的時間,雖然偶有磕磕絆絆的事情,但是大體而言,比之前兩年那一步一驚雷的時候,真是平順太多了。
李花兒攏好頭髮,就聽見門外傳來了一陣喧譁聲。
她站起身,過去開了門,就見李果兒抱著小福寶,自前面的鋪子走了進來,笑道:“兩天沒見姐姐了,福寶哭鬧得厲害。”(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五章 兩年後的姐妹
兩年時光飛逝,李果兒已經從小女孩兒的模樣,長成了大女孩兒模樣。
雖然依舊是沒長開的十歲女娃娃,但本就漂亮的她,現在更顯得出水芙蓉一樣的好看了。
也難怪如今,李花兒甚至都乏人問津的,而來問李果兒的人,已經要踏破門檻兒了。
這事情,惹得張氏更心憂了。
“花兒如果總這樣子,可怎麼辦呀。”張氏每每看著李花兒,都是憂心忡忡地和李大說。
倒是李大看得開,一次突然和張氏說:“花兒將來是要招婿進門的,慢慢地看著人,也是好的。”
張氏想了想,似乎也是這個道理,這才略微好了點兒。
這夫妻說這話的時候,倒是不揹著人。
只留同在屋中,卻被當了不存在一樣的李花兒;捂著嘴,偷笑到眼睛都看不見的李果兒;還有伸著手,非要大姐姐抱不可,一臉懵懂的福寶。
“怎麼就到了要招婿上門的地步了?娘還年輕呢,定能給我們生個弟弟。”李花兒每次不想他們繼續這個話題的時候,都會說這麼一句。
她每次說這個的時候,張氏就會佯裝生氣地要打她,口中還說:“這是女孩子該說的話?”
而李大,則在一旁嘿嘿地傻笑。
婚事呀,李花兒一邊躲,一邊在心中嘆息著,還真是個繞不過去的事情。
……
李花兒抱著小福寶,笑道:“也不知道娘每天在家,都給福寶吃些什麼?明明更沉了,看著卻不見大。”
小福寶顯然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