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是這樣介紹節振國的,“節振國,1910年出生于山東武城縣劉堂村。10歲隨父兄逃荒到唐山開灤煤礦。1938年3月,開灤煤礦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節振國被推舉為趙各莊礦工人糾察隊隊長。5月6日,大批日偽憲兵包圍節振國家,搜捕節振國等工人領袖。節振國衝上去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他奪過日本憲兵隊長的軍刀,當場劈殺日本憲兵隊長和數名偽軍,節振國刀劈日本憲兵的訊息震動了冀東,振奮了人民群眾的抗日情緒。從1938年7月,節振國所在的工人糾察隊被編為冀東抗聯第二路司令部直屬第一特務大隊,節振國任大隊長。他率領部隊活躍在礦區和廣大農村,發動礦工參加抗日武裝,神出鬼沒地打擊日偽軍,威震冀東。節振國率領工人特務大隊和日偽軍數次激戰,兩度收復趙各莊、唐家莊礦區,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冀東地區的抗日鬥爭。939年秋,節振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0年8月1日,節振國率部與日偽軍作戰時,壯烈犧牲,時年30歲。”既然原來的歷史程序已經改變,周遠司令員要保護這位民族英雄,在抗日戰爭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冀東戰役不僅使我軍主力部隊迅速擴充套件到15萬餘人,還有4個獨立旅,7個獨立團三萬餘人的地方部隊,同時以村為單位建立起民兵排,全部是日式武器裝備。我軍再次轉入大規模的整訓,集團軍司令部著手製定粉碎日寇反撲的作戰計劃。
冀東的行動使岡村寧次感到十分地震驚和尷尬,前面是如狼似虎的華北集團軍和西北集團軍,剛剛把進攻的架子拉開,屁股就被狠狠地踢了一腳,被迫面對兩面作戰的不利局面。開弓沒有回頭箭,圍攻太行山和山西的各路部隊,歷經千辛萬苦總算是基本到達位置,岡村寧次已是騎虎難下了,冀東不奪回,北寧線打不通,必然要影響華北和山西的作戰。經上報東京的軍部,決定暫時停止對滿州境內抵抗力量的掃蕩,關東軍抽調一個混成旅團和偽滿洲國軍一個師,圍攻華北和山西的部隊抽調兩個師團,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冀東地區的八路,恢復這一地區的秩序,保證華北和山西剿匪作戰順利進行。
當基地情報部將日軍這一動向傳到東北集團軍後,周遠司令員高興得手舞足蹈,一來調動了岡村寧次這隻老狐狸,減輕了中央抗日根據地的壓力;二來東北集團軍的買賣又來了,這次老子非得順勢打到遼西不可;三來周遠司令員要親自實踐,徹底改變冀東暴動的命運,使東北集團軍迅速成為我軍最強大的戰略集團。
另條戰線
國民革命政府於1937年11月遷往四川重慶,重慶作為抗戰期間的臨時首都,以蔣介石為首的政府在重慶仍在指揮全國的抗戰。儘管在日寇的進攻面前,國民黨軍一敗再敗,丟失了首都南京,丟失了大片的國土,但是,畢竟中國軍隊的抵抗仍在進行,中國並沒有被日寇滅亡。重慶成為臨時首都後,中國許多資金和工業設施也一同前往,各色人才也都聚集在這裡,甚至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在這種虛假繁榮的掩蓋下,潛伏著巨大的危機。日寇叫囂要三個月滅亡中國,除了產生數目可觀的漢奸外,國民政府內部主和投降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各方的間諜更是雲集於此,各種暗流都在湧動,還時不時地掀起幾股漩渦。
然而,八路軍特別縱隊在華北和山西的所作所為,使蔣介石大為吃驚,首先第一感覺是不相信,我堂堂正規的國軍都感到吃力,八路再強悍也不過是草莽英雄,憑著狡猾和一股子勇氣佔點便宜還是有可能的,要說攻城掠地純粹是無稽之談。及至最後得到了證實,八路軍特別縱隊的確收復了整個山西,還幾乎控制了半個華北平原,整個太行山脈已經成了難以攻破的堡壘,蔣介石的心裡尤如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個滋味!在閻錫山提出辭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之職,舉薦ZD接替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後,一方面日寇步步緊逼,國軍節節敗退,另一方面共產黨節節勝利,日寇倒是步步後退,使蔣介石感到了嚴重地不安。最近,日寇突然停止了正面戰場的進攻,並且收縮部隊佔據一些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頻繁地調動部隊,已經轉入防禦。中央日報頻頻報道在國軍將士奮死抵抗下,已經遏制了日寇的進攻勢頭,並且國軍已經開始區域性反攻,收復了大片的失地,驅逐倭寇,恢復中華指日可待。蔣介石心裡明白,所謂的收復失地,只不過是日軍收縮後放棄的部分地區。所謂國軍遏制了日寇進攻勢頭,其實是華北和山西八路鬧得兇,鬼子抽調兵力回頭對付八路去了。不過中央社這樣的宣傳也有好處,樹立了國民政府和國軍的威信,也對民眾的抗日熱情是一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