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也笑了,一邊操縱顯微鏡看其它幾點。
其它幾點有些不一樣。它們比較大,閃閃發亮,邊沿地方也比較平滑和有規則。史東形容它們是:好象一小滴綠色漆油滴到了衛星的裡面。
“我想這不會是事實吧。”
“我們用四百四十倍鏡看看。”
在四百四十倍的放大下,那一小塊不明物體變成一個小行星,高山深丘,比比皆是。
“看那裡——”史東神色緊張,“石頭的表面處處都凹凸不平,唯有左面邊沿這裡……”
“好象是人工做的表面?”
“唉,”史東嘆一口氣,“讓我們先看看其它幾處再說。”
李維把顯微鏡對著其它點上:“啊!不是漆油。太有規律了。”
就在這時候,綠色的小點突然轉變為紫色;一瞬間,又變回原來的綠色!
“看到嗎?”
“看到。你有沒有變動過光源?”
“沒有,碰也沒有碰過。”
等了一會,顏色又變了。又是一陣紫色,跟著變回綠色。
“奇怪。”
“可能是——”
這時,綠色又轉成紫色,而且維持紫色不變!那塊小點好象變大了,不再是鋸齒狀,而是圓形!
“我的天。這東西竟然在分裂,生長!”
史東和李維立即用錄象機拍下這種變化。可借,這座顯微鏡的最高倍數只有四百四十倍,不然,研究必定可以更詳盡一點。
錄象之後,他們開始進行分離斑點物體的工作。他們準備好培養器皿,機械手和操縱者一樣,以熟練迅速的手法自動操作。史東希望經過二十四小時培養後會有結果。
李維看一看手錶,他們已經連續工作了十一個鐘頭。
“還算平安無事。”史東鬆了一口氣。
第十五章 血凝固
波頓工作在“解剖室”。他腦子裡好象一團亂麻似的,比蒙鎮的一幕很難從腦海中褪去。太驚心動魄了!他的精神難以集中,一連犯了幾個錯誤。
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找出傳播死亡的媒介。他準備了幾籠活生生的老鼠,每個籠都有獨立聯接輸氣管,一串地聯接起來。他把盛載剛才試驗中死去的“黑挪威”鼠屍體的密縫箱接到其中一個之上,一撤制,兩籠間的空氣接通,幾乎是立即地,老鼠倒地身亡!
看來是空氣傳播的跡象。
他又接上另一完老鼠,但這次兩籠之間加了一塊濾膜,膜孔直徑大約是零點一微米,即一個過濾性麻疹病毒的大小。放好後,他開啟通氣開關,老鼠活蹦蹦的。
他靜待了好一會,還是沒事。唔——無論死亡因素的媒介無論是什麼,體積要比病毒大。
他再換上另一些過濾膜,膜孔一個比一個大,直至老鼠死去為止。好了,“死亡因素”能透過膜孔了。他檢視一下,模孔是兩微米——相當於一個細胞的大小。
這個簡單的實驗顯示,死亡並不是由於某種蛋白質或化學分子的作用。在比蒙鎮,他和史東曾經考慮過生物死後放出穢氣造成傳播的可能性。現在很明顯,死亡並非由幹什麼氣體,而是由一種細胞大小(比分子大得多)的物體所造成的。
第二步是測定已死動物是否還帶有危害性——
他取出一隻死老鼠,放進一隻密封的籠裡。接著把籠內的氣體抽光。由於壓力減低,老鼠屍體爆裂開來,令人不忍卒睹。當籠內變成真空之後,他泵進新鮮的經過過濾的空氣,再接到另一籠活老鼠之上。
沒有什麼事情發生——
很有趣,波頓心裡想。
為著肯定死老鼠體內的物體已經完全暴露,他用機械手把死老鼠再進一步割碎。
活老鼠在籠內還是蹦跳得跟以前一樣歡快。
結論很清楚:死動物是沒危害性的。回想一下,這就是比蒙鎮的禿鷲吃死屍而沒有受害的原因了。死屍不傳播疾病:傳播疾病的因素是某些飄浮在空氣中的菌株。它侵入動物體內,把動物殺死,但又不能在死去的母體內繼續生存下去!
不過,致命物體怎樣侵入動物體內呢?
因為傳播媒介是空氣,波頓一下子便想到兩個途徑;菌株或是穿透面板,或是透過呼吸通道進入肺部——又或者兩樣都有。怎樣測定呢?
他無疑可以為一隻動物穿上保護裝,只留下口鼻,看它是否死去。但那樣花的時間太長了。波頓坐下思索了好一會。噢,試試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