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部分(2 / 4)

小說:大秦帝國 作者:冬兒

將滯留人等驅趕出三川郡。”

“豈有此理!別郡不是大秦天下麼?一派胡言!”

“如此,聽父親示下。”

“妥善安置,就地化民。八個字,明白麼!”

“父親是說,出郡縣之財力安置滯留人口?”李由大為驚訝。

“當此之時,唯有此法,不能再行激盪民亂!”

“父親,秦法不救災……”

“此非救災,是救亂,是定大局!”

“父親,李由明白!”

之後,李斯巡視了三川郡府庫,給三川郡守李由寫下了一道丞相手令:“特許三川郡以府庫財貨糧秣並官府佔地安置民力,迅即平盜。”精明的李由從與父親的斷續交談中,已經覺察出父親處境的艱難,自感穩定三川郡對於父親的重要,接令之後立即全力實施。李斯臨走之時,李由的郡守官文已經到處張掛,四野流民已經有了欣喜之色。李斯料定,大巡狩回程之時,三川郡必將有大的改觀。畢竟,李由是自己的兒子,不會輕慢大事。屆時,三川郡民治將成為天下平定的楷模,李由也可擢升於廟堂,成為李斯的左右臂膀。

三川郡之後,李斯馬不停蹄地進入了陳郡。

這陳郡正當舊楚要地,北與舊韓之潁川郡毗鄰,正是當年扶蘇秘密查勘土地兼併黑潮的重點地域之一,也是歷來的事端多發地,李斯不得不分外留心。當日住進陳城,李斯立即快馬出令,召來了潁川郡守,將兩郡政事一併處置。兩郡守稟報說:目下土地兼併黑潮確有回流,然尚在掌控之中;原因是徭役民力未歸鄉里,秘密遊蕩的老世族想買土地也很難找到當家男人。目下兩郡之難,是無法落實李斯早已經發出的徵發令,徵不齊閭左之民的千人徭役之數。李斯下令隨行書吏認真查閱了兩郡民籍,逐縣逐鄉做了統計,倒也是明明白白地呈現著各縣各鄉出動的徭役民力,閭左可徵發者至多數百人而已。

“敢問丞相,漁陽戍邊……非,非這千人之數麼?”陳郡郡守雖小心翼翼,然心中憤懣卻也是顯然的,“長城竣工之後,本說民力歸鄉……今非但不歸,還要再行徵發……”

“田無男丁,家無精壯,亙古未聞也!”潁川郡守卻是不遮不掩。

“目下非常之時,郡守何能如此頹喪?”李斯板著臉,“新君即位,主少國疑,屯戍北邊正當急務。若匈奴趁機南下,天下重陷戰亂之中,孰輕孰重?”

“但有蒙公在,何有此憂也!”潁川郡守嘆息一聲。

“大膽!”李斯厲聲一喝,“先帝詔書,豈是私議之事!”

兩郡守一齊默然了。若依秦法,李斯身為丞相,是完全可以立即問罪兩位郡守的,更兼御史大夫嬴德在場,緝拿兩郡守下獄是順理成章的。但李斯沒有問罪,更沒有下令緝拿,而是憂心忡忡地長嘆了一聲:“國家艱危之時,政事難免左右支絀也!老夫體察郡縣之難,縱有權力亦不願任意施為……然則,身為大臣,足下等寧坐觀成敗而不思盡力乎?”

“願奉丞相令!”兩郡守終歸不再執拗了。

“老夫之見,”李斯第一次將政令變成了商榷口吻,“先行確認兩名屯長,郡尉縣尉護持,逐縣逐鄉物色閭左民力,能成得八九百之數便可發出。兩位以為如何?”

“閭左屯長最難選,得後定。”潁川郡守面色難堪。

“也好,先定人數。”

“潁川郡,至多四五百人。”

“陳郡如何?”李斯黑著臉。

“陳郡雖大,從軍人口多,閭左丁壯至多也是三五百。”

“便是說,兩郡差強湊夠千人之數?”

“難……”兩人同聲,欲言又止。

“再難也得千人之數。至少,不能少於九百人!”

“丞相,閭左之民最好不……”

“違令者國法從事!”李斯無奈,疾言厲色了。

“謹遵丞相令!”兩位郡守終究領命了。

陳城一過,李斯立即南下項縣。這項縣乃陳郡南部大城,原本是楚國名將項燕的根基封地,項燕戰死之後,項氏部族後裔雖大部轉往江東隱匿,然在此地亦多有出沒,歷來是始皇帝東巡的鎮撫地之一。二世不知此間根底,徑自觀賞山水而去,李斯卻不能不留心。李斯沒有要陳郡郡守隨行,親自率領護衛馬隊查勘了項城,並備細詢問了縣令,得知項氏部族很長時期沒有在項城出沒,項氏族人幾乎已經在陳郡南部銷聲匿跡,李斯這才放心東去北上了。

進入泗水郡,李斯著重查勘了沛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