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部分(2 / 4)

小說:大秦帝國 作者:冬兒

吏整肅舊趙國吏治,安定邯鄲郡(趙國)以為滅燕根基。

旬日之後,軍政各方安置妥當,秦王嬴政的行營車馬五千餘人離開了邯鄲,經太原、上郡回了咸陽。在已經成為過去的趙國的境內,嬴政多處歇馬,每每派出斥候探察民情。各方稟報都說,除了舊世族貴胄有許多逃亡代地,投奔公子嘉的代國外,庶民尚算安定;民眾種種議論,罵趙王郭開者多,怨恨秦國者少;代國倉促匯聚了一支軍馬,駐紮在於延水以東的上谷上谷,今河北懷來之東南地帶。,其地兩料無收,已經面臨大饑荒,代地民眾出現了大肆逃亡跡象。

嬴政立即歇馬駐紮,與蒙毅會商,並飛書知會王翦幕府:務必設法,最大限度地不使代地民眾北逃匈奴,而是南下回歸有秦軍駐紮的舊趙故土。三日之後,王翦飛書回覆:代地災民事已經開始全力處置,王毋憂心。嬴政這才下令行營開拔,車馬轔轔回了咸陽。

王翦治軍素來注重民情大勢,對代地災情原本早已探明,欲行接納流民,又恐眾將對趙人心存芥蒂,會以災民擾軍為名,不肯全力實施,故未下達軍令。一接秦王行營書令,王翦立即會同李斯議決:大張旗鼓地下令建立臨時營地,接納代地庶民;凡流入軍營之災民,一律作軍中民伕待之,派發軍糧,派定勞役工程。軍令頒發的同時,王翦專門在幕府聚將,邀李斯講說樂毅當年的化齊善政。一班年青大將本來對如此接納趙人多有牢騷,然見秦王書令,又聞李斯著意解說安趙深意,遂欣然歎服,對接納流民事再無推搪。如此,幾乎整整一個冬天,王翦大軍都在為安定趙地而與李斯率領的官吏們協同忙碌著。

倏忽開春,河消冰開,王翦大軍隆隆北上,渡過易水駐紮下來。

王翦的特使飛向薊城,向燕王送達了戰書——燕國不降即戰,一任抉擇!

二、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

探馬流星穿梭,商旅紛紛離燕,四十萬秦軍的營濤聲隆隆如在耳畔。

庶民惶惶,廟堂惶惶,燕國朝野慌亂了。

這年,是燕王姬喜即位的第二十八年。距離短暫強盛的燕昭王時期,已經過去五十二年了。這五十二年中,是燕國從高峰滑落低谷的衰變之期。五十二年,燕國曆經了四代燕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燕王喜。四代傳承,一代不如一代。燕惠王繼承燕昭王之位,以騎劫換樂毅統率燕軍滅齊,結果被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從此,燕國從高峰跌入低谷。燕惠王心胸褊狹,屢屢激化朝局,即位第七年即被丞相公孫操發動兵變殺死。其後,燕武成王繼位,十四年中幾乎沒有任何建樹。這個武成王,一生只遇見了兩件大事:其一,即位第一年猝遇韓魏楚三國攻燕,勉力撐持沒有破國;其二,即位第七年,遇齊國安平君田單伐燕,燕國丟失了中陽之地,也還是沒有被齊國攻滅。僅僅如此兩事,卻被一班逢迎之臣大肆頌揚,死後諡為赫赫然“武成”兩字。由此足見,燕國朝野已經將能夠自保作為莫大功勳,至於再度振興開拓,那是連想也不敢想了。其後,燕孝王繼位。這位孝王大約是痼疾在身,即位三年便無聲無息死了,沒有留下任何值得一提的舉動。

接著,今王姬喜即位。

即位之初,姬喜倒是雄心勃勃,決意恢復燕昭王時期的武功與榮耀。其時,秦趙長平大戰剛剛結束四年,趙國元氣尚未恢復。姬喜欲圖在強鄰趙國的身上謀事,藉以重新打出燕國軍威。姬喜尚算有心,先選擇了一個與自己同樣雄心勃勃的大臣做丞相。此人名曰慄腹,一接手丞相府,便為姬喜謀劃出一則一鳴驚人的方略:先行試探迷惑趙國,而後突然對趙國開戰!燕王喜連連稱是,立即責成慄腹依既定方略行事。

於是,慄腹以丞相特使之身入趙。晉見趙孝成王時,慄腹殷勤獻上了五百金,說明是大燕國贈給趙王的酒資。趙孝成王欣然接納,與慄腹當殿訂立了息兵止戰盟約。之後,慄腹逗留邯鄲多日,對趙國情勢做了自以為很是翔實的探察。慄腹歸來,對燕王喜稟報說:“趙國精壯全數死於長平,國中盡餘少孤,待其長成精壯,尚得數年之期。目下,完全可以起兵攻趙!”

姬喜大喜過望,立即召昌國君樂閒與一班大臣會商攻趙之策。這個樂閒,是戰國名將樂毅的長子。當年樂毅離燕入趙,燕國深恐樂毅危及燕國,故一力盛邀樂毅重新歸燕。樂毅清醒之極,回書婉轉辭謝,卻將大兒子送到了燕國,以示終生不與燕國為敵。樂閒也是兵家之士,對趙國知之甚深。見燕王姬喜詢問,樂閒坦誠道:“趙為四戰之國,其民習兵尚武遠過燕國,不可伐。”姬喜皺著眉頭道:“我方兵力,以五對一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