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部分(2 / 4)

小說:大秦帝國 作者:冬兒

大事發生,邦國大政亦然。古人之簡約灑脫,之與自然融為一體,由此可見。時至戰國,多事之時,大爭之世,一切陳規陋習盡皆崩潰,時令節制也日漸淡化。最實在的變化是,冬夏兩季不再是心照不宣共同遵守的天下休戰期,反倒成了兵家竭力借用的“天時”。由是,天下破除時令限制,漸漸開始了冬夏之期的運轉。及至戰國末期,冬夏大舉早已司空見慣,當為則為遂成為新的天下準則。雖則如此,邦國冬日朝會,依然是少見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時令限制。朝會須外臣聚國,冰天雪地酷暑炎炎,外臣迢迢趕路畢竟多有艱難。是以,勤政之國,春秋兩朝,便成為不約而同的天下通例。當此之時,年青的秦王要舉行冬日朝會,朝野自然分外矚目。

這是一次極為特殊的小朝會。

所謂特殊,是與會者除了李斯一個客卿,全數為實職大臣。也就是說,三太(太史、太廟、太卜)之類的清要大臣均未與會,大吏之類的實權低職主官(譬如關市)也未與會。戰國末期的秦國,在國(中央)實職大臣有五個系列:其一為政務系列,其二為軍事系列,其三為執法監察系列,其四為經濟系列,其五為京都系列。就其職位而言,政務系列之主官大臣為丞相、長史,軍事系列之主官為上將軍、國尉,執法監察系列之主官為廷尉、國正監、司寇,經濟系列之主官為大田令、太倉令、邦司空,京都系列之主官大臣為咸陽令、內史郡郡守。目下,秦國大政尚未理順,丞相職位虛空,上將軍職位有“假”(代理)無實,其餘若干大臣職位則大多是元老在位。依照職位,小朝會當與會者十二人,連同秦王、李斯,統共十四人。因丞相無人,今日與會者只有十三人。

朝會人數很少,地點卻在咸陽宮正殿。

咸陽宮正殿很少啟用。尋常朝會,多在東西兩座相對舒適的偏殿舉行。新秦王親政以來迭遇突發事件,政事緊張忙碌而求方便快捷,從來沒有在這座正殿舉行過任何朝議。許多新進大臣在職多年,還根本沒有踏進過這座聚集最高權力的王權廟堂。今日,當大臣們踩著厚厚的紅地氈,走上高高的三十六級白玉臺階,穿過殿臺四隻青煙嫋嫋的巨大銅鼎,走進穹隆高遠器局開闊的咸陽宮正殿時,莊重肅穆之氣立即強烈地籠罩了每一個人。九級王階之上,矗立著一座九尺九寸高的白玉大屏,屏上黑黝黝一隻奇特的獨角法獸獬猘瞪著凸出的豹眼,高高在上,炯炯注視著每一個大臣。屏前一臺青銅王座,橫闊過丈,光芒幽幽。階下兩隻大鼎,青煙嫋嫋。鼎前六尺之外,十二張青銅大案在巍巍石柱下襬成了一個闕口朝向王座的三邊形。每張大案左角,皆樹著一方刻有大臣爵次名號的銅牌。案心一張尚坊精製羊皮紙,一方石硯,一支蒙恬新筆。案旁,一隻木炭火燒得恰好通紅又無煙的大燎爐。

“足下以為如何?”鄭國低聲問了一句。

“簡約厚重,莊敬肅穆,天下第一廟堂也!”李斯由衷讚歎。

“秦王駕到——”白髮蒼蒼的給事中快步從屏後走出,站在王臺一聲長呼。

“見過秦王!”大臣們整齊一拱手,不禁都有些驚訝了。

年青的秦王今日全副冠冕,頭戴一頂沒有流蘇的天平冠,身披金絲夾織爍爍其光的黑斗篷,內則一身軟甲,腰懸一口特製長劍,凜凜之氣頗見肅殺。身為秦王,此等裝束原不足奇。然在這個素來不看重程式而講求實效的年青秦王身上,此等禮儀裝束便實在罕見了。

“諸位入座。”嬴政一揮手,自己也坐進了王案。

李斯是沒有職掌沒有爵位的客卿,位居西南角的最末席次。遙遙看去,秦王似乎展開了一卷竹簡看得片刻才又抬起了頭,接著便是渾厚清晰而又咬字極重的秦人口音迴盪開來。

“諸位,秦國饑荒之危業已度過,鄭國渠大見成效,秦國元氣正在一步步恢復。當此之時,整肅朝局便成第一要務。”說得幾句,嬴政似乎覺得大臣們聽得不太清楚,摘下長劍站了起來,走到王階前,目光炯炯地掃視著正襟危坐的大臣們,“本王親政三年有餘,先逢動盪餘波之亂局,再遭跨年大旱之饑饉,內外大政,均未整飭。目下秦國大局穩定,本王整飭國政,自今日伊始。”

“君上明斷!”十二名大臣異口同聲。

“謀事在人,成事亦在人。諸位既無異議,今日先定樞紐人事如何?”

“臣無異議!”十二名大臣又是異口同聲。

“好!本王先行申明:要職遴選,須當以功業為根基;然則,秦國未曾大舉,臣下大功一時無從確立,而繁劇國事又得有人擔責;唯其如此,本王之意,初定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