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這麼一二三地進行羅列,一旦羅列清楚,剖析有理,立刻能引起領導的重視,也能為自己爭取些彩頭。
劉邦就被他的一二三理論吸引了,好奇地問道:“何為上策?”
“黥布若東攻吳,西佔楚,兼併齊魯,傳令燕趙,則崤山以東非朝廷所有了。”
“何為中策?”
“東攻吳,西佔楚,兼併韓魏,佔據敖山谷倉,封鎖成皋,那勝敗未可知也。”
“何為下策?”
“東攻吳,西取下蔡,輜重轉移越地,而黥布本人還歸長沙,那陛下可高枕無憂了。”
薛公說的都是些地名,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翻地圖,把地圖看明白了,就知道薛公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很好理解的。
簡單說來,齊魯之地西據險地,東臨海邊,要造反,這無疑是一塊風水寶地。而韓魏之地卻處於全國腹地,扼守關中咽喉,自古也是兵家必爭之處,據守此地,也不失是一個選擇,當初項羽就是這麼做的。至於下蔡、越地什麼的,偏據南方荒蕪之地,缺兵少糧,一旦開戰,無疑是身臨死地。
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能看明白,難道打了一輩子仗的黥布會看走眼?薛公排列的一二三,似乎並能算是高明的建議。然而,他隨後說的話,就高明瞭。因為他不僅僅能看清楚造反的路數,更能剖析明白黥布的為人,這真的很不容易。
聽完薛公的話,劉邦好奇地問道:“黥布將選何策?”
劉邦問的這句話實際很無厘頭,你說黥布如何選擇,人家薛公如何知道。黥布自己又不傻,況且他也不聽姓薛的,這不明顯是在為難人?但往往此時,也是考驗本事的機會。如果判斷準確,那將一舉成名;但如果判斷錯誤,那也還是比較危險的。
然而,薛公並沒覺得為難,他斬釘截鐵地答道:“出下策!”
劉邦更為好奇,“何也?”
劉邦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能讓人抓狂。這種問題,如果答不好,很容易被認為你在信口雌黃,更有甚者會把那頂“欺君”的帽子讓你戴上幾天。
所以說,說話也是一種本事,要麼在和領導對話之前,把可能被問到的問題想全面、想清楚,做出備選答案;要麼你隨機應變的能力足夠強。但無論是哪種選擇,都基於你的判斷足夠準確。如果沒有這點本事,最好別去端“謀士”這個飯碗。不要去羨慕別人耍嘴皮而取得的成績,這份工作並不容易幹。
薛公舔了舔嘴皮,開口了。“黥布,驪山囚徒也,性剛身強而至萬乘之主。然其胸無大志,眼界狹隘,所行不顧身後,也不以蒼生為慮,只圖自身暢快而矣。更心繫故地,必定南下以圖苟生,吾斷其必出下策。”
薛公的表演結束了。黥布的為人他算是看明白了。
因為黥布真的很聽話,其隨後的行為,幾乎完全按照薛公為他指定的套路進行出牌。
吳臣站對了位,這讓劉邦很是高興;薛公分析的話,讓他又增加了一份底氣;隨即劉邦又搞了一次和親,安撫了一下冒頓。多措並舉,一陣連環拳過後,勝利的天平完全向劉邦這邊傾斜了。因為現在的黥布被一步步孤立了起來。
當然,此時的黥布已經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他的頭一個目標就是劉賈。這讓我們在下邊的章節中再進行介紹吧,因為就在黥布敲鑼打鼓開始革命事業之時,劉邦也不失時機地進行著自己的選擇。
因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有辦成。關鍵是劉邦現在的身體也不是太好,畢竟現在已經是公元前196年,也就是說他已是61歲的老人。如果再不把心念已久的那件事情辦成,真是對不住自己的良心。
黥布這次造反,剛好為他提供了一次機會。這個機會還是可以把握一下的,只是多少有些不太地道。
好了,讓他著手吧。
第八章紅霞萬里—(三十四)黥布造反(四)
黥布造反的訊息傳到長安,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為黥布不比其他人,這是個猛男,天生就是打架的種。在過去打群架的記錄中,他的能力一直和韓信、彭越保持在同一個檔次上。總歸來說,他的能力是不一般的,也是得到劉邦充分認可的。
然而這個人起來造反了。
實際上,此時的黥布也只是表明了一下態度,殺了賁赫全家祭了祭旗而已,還沒顧上鬧出更大的動靜。
縱然如此,朝廷裡已經熱鬧開了。
周勃、灌嬰等一大些將領們紛紛蹦了起來,吵著喊著要去和黥布pk,最終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