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3 / 4)

美方)。又「三人委會」的國民黨代表改由張治中接替張群。

國共此一停戰協議本訂明1946年1月13日起生效。內容規定,一切的戰鬥和調動,立即停止;又一切訓令及命令必須由三人代表一致同意才能釋出以及生效。作為一份協議,這無疑很合理。問題的派生是有關東北。國共間的理解亦完全不一樣。因此下一步的衝突先在東北。

首先,停戰協議中沒有把東北列入;繼而,國方以主權為由要蘇軍移交。同時,美軍助蔣介石連續運兵。現時人們看到,美蔣早有預謀。因為就在馬歇爾抵華後的第三天,即1945年12月22日,美軍就開始把杜聿明部隊運送至東北。而且在此之前,東北並無國軍,卻有*。此舉尤其顯出,美國不僅以海空的能力幫助國民黨從速進駐該區沿海城市,並從旁循外交向蘇施壓配合蔣介石用條約要蘇軍儘早移防。尤其再三強調,不得讓*佔。因為當年蘇聯與蔣方國民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同意把東北在大戰後交還中國,以換取外蒙獨立及其它別的利益。一方面是美軍隨同國軍登陸,另方面是蘇聯不願與美衝突,斯大林遂作出讓步,自言*軍力太弱。從3月起,蘇聯果然要*全避開蘇軍在東北的各處駐地,隨而逐一將其所佔城市及主要交通線移交國軍,並於5月全部撤退回國。於是在東北的*便只得散佈在外圍。但是由於東北不屬停戰範圍,國共雙方軍隊已不斷在開戰。

另一方面,在重慶進行的政治協商會議於1946年1月31日閉幕。參加這次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有三十八人,計有國民黨八人、共產黨七人、中國青年黨五人、中國*同盟九人、無黨派人士九人。從他們政治立場說,大致可分為左、中、右三派。左以共產黨為代表,以工農或無產階級利益為使命;右以國民黨為代表,以大地主及大資產階級利益為重心;中間派則比較複雜,但主要是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冀期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社會,建立資本主義的共和國。會議全程二十二天,透過五項決議。其中以改組重慶國民政府為聯合建國關鍵。以召開國民大會為過渡至聯合政府的開端,全國各階層及職業代表將由原有的一千二百人再增加八百五十人,從而打破國民黨多數操縱的局面。另外規定在召開國民大會及未來憲法的透過前,必須讓各*黨派及無黨派人士參加政府工作。

這些結果公報之後,各界為此舉行慶祝。在2月10日重慶會場上,主持人郭沫若及李公樸等60人被毆傷。同月21日北平軍調處執行部也曾被人進襲,打傷共方人員。22日在重慶的*「新華日報」及中國*同盟「*報」均遭暴徒登門搗毀。同時,重慶及部份大城市有*及反蘇的*。3月中旬,國民黨召開六屆二中全會後公開否定政治協商會議所透過的議案。國共關係轉趨惡化。

5月5日國民政府還都南京。5月底北平「解放報」社被封。在國際間,美、英兩國政府相繼公開表態*。在中國內,蔣介石獲美軍協助,已經調兵五十萬至東北,先後佔駐山海關、錦州等軍事要塞,迫向瀋陽、長春、及哈爾濱。在蘇軍撤退後,*紅軍放棄長春鐵路沿線,改而退守北滿及東滿根據地。這亦*所謂「讓開大路,佔領兩廂」東北初戰時期。這階段其兵力據稱三十六萬。

但在關內,亦即華北、華中地帶,戰情緊張。蔣介石採個別包圍戰略,發兵進迫各個紅區前線。至6月底,國軍部署,在華東解放區已圍兵多達46萬3千人;中原解放區圍兵21萬7千人;晉冀魯豫解放區圍兵24萬9千人;晉察冀解放區圍兵16萬2千人;陝甘寧解放區亦圍兵15萬5千人;又廣東遊擊區及海南島圍兵7萬5千人。

一般認為,國共內戰真正爆發是以國軍於1946年6月26日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繼而,於7月13日亦進攻華東解放區;8月以後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等地。

8月10日,美國特使馬歇爾及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同發表宣告,正式宣告美國「調處」國共內戰失敗。

11月4日,蔣介石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協議」(即「中美商約」)。*斥為「賣國」協定。(翌年2月1日*再宣告,對它不予承認。)

與此同時,在國共內戰爆發後的第四個月,當幾百萬國*忙於互拼生死,南京國民政府在11月15日開始舉行了以國民黨代表佔絕大多數的「國民大會」。唯是,尚是大會進行期間,*代表周恩來於12月16日在中外記者的面前,重申是次國民大會違反政治協商決議,隨即於19日率代表團15人飛返延安。不過,儘管共產黨及中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