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4 / 4)

小說:大明朝的另類史 作者:博搏

435年)春,明宣宗因縱慾過度,崩於乾清宮,年僅三十八歲。年方九歲的皇太子朱祁鎮即皇帝位,以明年為正統元年,此即明英宗。

英宗皇帝即位後,尊祖母張氏為太皇太后,嫡母孫氏為皇太后,下詔罷諸司冗費不必要作工,放出都坊司樂工三千八百餘人。

新皇帝出爐,施政之始,一般都有慣行的“振作”。

半年後,太監王振掌管“司禮監”。

王振當權的時代

明代宦官之禍很烈,但沒有烈到像漢末以及中晚唐那樣能把皇帝的廢立死生皆操縱於手的程度。而且,明朝宦官如同寄生蟲,他們的“寄主”皇帝一死,或者突然變臉發威,宦官本人權勢頓時消散,汪直如此,劉瑾如此,馮保如此,魏忠賢也如此。

這種情況,均同朱元璋當年廢丞相制度有關,由於軍權、政權分由六部分擔,皇帝一人提綱掣領。這些舉措,聽著好聽,皇權獨握,其實真正遇到事情,天子本人也因結構的複雜無從完全對一切大事加以掌控。皇帝如此,“準皇帝”的九千歲大太監也是如此。弄權一時好辦,狐假虎威,有皇帝招牌,但當這塊招牌不管用或不擋風時,太監只有挨剮的份兒了。

明太祖朱元璋絲毫不掩飾他本人對宦官的印象:“此曹(宦官)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惡者常千百,若用為耳目,便為耳目蔽;用為心腹,即心腹病。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宦官)畏法則檢束,有功則驕恣。”

老朱規定,內臣官階不能高過四品,月給食米一石,衣食用品皆為“官給”,並在宮內設立鐵牌,上鑄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也正是在老朱皇帝當政期間,內監二十四衙門已經搭建完畢,即十二監、四司、八局。其中,最有威權的乃司禮監,其長官官稱為“提督太監”。現代人一般把宮內的宦者統稱為“太監”,年輕的叫“小太監”,其實,宦官等級森然,最高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