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後,所有的知青全部上了火車,整個車廂里人頭攢動,擁擠不堪。 找座位的,搬行李的,張三踩到李四的腳了,王五擋住陳六的道了,整個車廂裡亂成了一鍋粥,比農村趕大集還要熱鬧。 “哥哥,好多人啊!” 楊小小站在座位上,這裡瞅瞅,那裡看看,兩隻眼睛完全看不過來。 “你小心點,別摔了。” 楊白衣無奈的搖了搖頭,趕緊扶住小丫頭的腿。 一個身材嬌小的女孩子,拖著兩個跟她身體不成比例的大行李包,吃力的走到楊白衣身邊。 “就是這裡了。” 確認了一下座椅上的編號,女知青松了一口氣,自己的行李太重了。 “我來幫你。” 楊白衣看出了女知青的為難,從座椅上站了起來。 沉重的行李包,被楊白衣輕鬆的舉了起來,放在了頭頂的行李架上。 “同志,真是太感謝你了。” 女知青真誠的道謝。 “不用客氣,大家都是下鄉插隊的知青,理應互相幫助。” 楊白衣客氣的回應了一聲,往裡面挪了挪,讓女知青坐下。 經過一陣雞飛狗跳,知青們終於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車廂裡慢慢的安靜了下來。 “知青同志們,大家好,我是知青辦的喬守義,這次下鄉插隊由我帶隊。 從洛水市到龍江省,需要三天時間,是一次漫長的旅途。 在路上,希望大家團結互助,有什麼困難互相幫忙。 我在三號硬臥車廂,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去那裡找我。” 喬守義交代了一路上需要注意的情況,轉身離開了車廂。 “領導的待遇就是不一樣,臥鋪車廂可比咱們的硬座舒服多了。” 楊白衣對面坐著的男知青小聲嘟囔了一句。 隨著一聲汽笛,列車緩緩啟動,朝著東北方向進發。 “大家好,我叫崔金髮,以後咱們就是志同道合的革命夥伴了,說不定還會分到一起呢,互相認識一下唄。” 楊白衣對面坐的男知青,明顯是個自來熟。 “我叫范進,范進中舉的范進,名字是我爺爺給起的,我想他應該沒有聽過范進中舉的典故。” 崔金髮旁邊,靠窗坐著的男知青摸了摸鼻子。 因為他的名字,在學校時,同學們沒少開他的玩笑。 “我叫董一鳴,一鳴驚人的一鳴,家人的寓意是好的,可是我辜負了這個名字,畢業了連個工作都沒找到。” 崔金髮另一側,靠著過道坐著的男知青情緒有些低落,對未來充滿迷茫。 “董一鳴同志,情緒不要這麼悲觀,我就感覺下鄉插隊也沒什麼不好。 革命分工不同,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農村也不影響咱們為革命事業做貢獻不是。” 崔金髮安慰道。 “我叫林宛如,來自洛水市軍區大院,我下鄉是自己要求的。 我不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護之下,想要趁著年輕時,到更艱苦的環境中鍛鍊自己。 我父母也很支援我的決定,所以我就報名下鄉插隊了。” 楊白衣不由得多看了旁邊這個女知青一眼。 林宛如笑的很有感染力,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顆強大的心靈。 不過楊白衣並不贊同林宛如的做法,認為她這是在吃無謂的苦。 “我叫楊白衣,這是我妹妹楊小小,因為一場變故,就剩下我和妹妹相依為命。 因為妹妹沒人照顧,我就帶著她一起下鄉插隊了。” 楊白衣也簡單的做了一個自我介紹。 相同的情景,在幾乎在每一個卡座裡上演著。 畢竟都是年輕人,很快就把剛才分別的痛苦放在了一邊,迅速的打成一片。 “廣闊天地煉紅心,紮根農村志不移。” “戰天鬥地煉紅心,排除萬難幹革命。” 在這個火紅的年代,最不缺的就是充滿激情的熱血青年。 有激進的知青,把語錄放在胸前,喊出了氣吞山河的口號,贏得了大家一陣陣熱情的掌聲。 有些知青在學校時就是文藝骨幹,開始在車廂裡載歌載舞,其他的知青,用掌聲給他們打著節拍。 楊小小被這個熱烈的氣氛感染,也是滿臉激動,把小手拍的通紅。 熱烈的場面一直保持了好幾個小時,等到了中午時分,大家才逐漸停了下來。 紛紛拿出家人準備的乾糧,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有人吃餅乾和點心,有人吃烙餅卷大蔥,有人吃饅頭蘸大醬,有人吃雜糧窩窩就鹹菜。 午餐各不相同,也從側面對映出大家的家庭條件不同,在家裡是否受寵。 楊白衣藉著提包的掩護,從空間裡拿出了王奶奶烙的大餅,捲上了孜然羊肉,還搭配了幾片生菜用來解膩。 因為空間的食物不會變質,白麵大餅還冒著絲絲熱氣。 孜然羊肉散發出濃郁的香氣,讓附近坐著的知青,眼神時不時就會往這邊瞄一眼。 “楊白衣同志,你這伙食可真夠硬的。”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