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
“咱們也去醫務室吧。”
林宛如洗好了碗筷,和楊白衣鎖上門朝著醫務室走去。
“白衣,既然你願意打獵讓學生們又吃又拿的,為什麼不把肉賣給社員們,換來的錢供所有孩子們免費讀書呢?
你這樣有效是有效,可是肯定還有人不捨得讓孩子讀書,還平白無故的得罪人,有點得不償失啊!”
昨天林宛如就想問,可是太晚了就憋到了現在。
“宛如,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你懂嗎?免費供孩子們讀書我倒是供得起,兩頭野豬就足夠了。
可是如果我大包大攬,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承情嗎?時間長了會不會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呢?
學校是我牽頭建的,送自己的孩子讀書是為了他們自己好,也是給我面子。
給我面子與我交好的人,讓他們吃肉我心甘情願。
摳摳搜搜不給我面子的,我憑什麼讓他們的孩子免費讀書?”
楊白衣想起了前世真實發生過事情,一個人打拼多年,掙下了不菲的身家,有錢了之後就想回報家鄉。
他給家鄉修了路,建了新學校和活動中心,還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發兩萬塊錢,一直髮了好幾年。
剛開始村裡的人還誇獎他樂善好施,當形成習慣以後就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甚至還有人說風涼話,說他明明資產上億,為什麼不能給鄉親們多發一些。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這個樂善好施的人有一天破了產,年底也就沒有能力在給村裡的老人發錢了。
以前他認為最親近的父老鄉親,居然堵著門找他要錢。
當他說已經破產了,以後估計都不能給老人們發錢了,這是他最低谷的時候,他為村裡做了這麼多,原本以為會聽到安慰暖心的話。
可是他想多了,他沒有聽到一句暖心的話,聽到的都是埋怨。
埋怨他為什麼要破產,這麼多錢放在銀行吃利息,光是利息也足夠給村裡的老人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