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商量著給學校出義務工,家裡的婆娘沒有一個反對的。
男人,只有讓老婆孩子吃得飽,穿的暖,在家裡說話才有底氣。
“二順格局可以啊!為了孩子們的上學問題,錢都不掙了,我代表陳家屯所有的社員和孩子們向你們建房隊表示感謝。
等到學校開工以後,我們還要召集所有社員們開大會,在會上再正式的表揚你們。”
老支書陳大河帶頭為陳百順鼓起了掌,高興的陳百順滿臉通紅。
土坯房本來就用不了多少錢,陳百順又表態不要工錢,建校資金一下子就變得寬裕起來,接下來的會議就更加順利了。
敲定了三月初六開始動土,一邊挖基礎砍樹,一邊組織社員們脫土坯。
陳百旺還專門找了陳木頭一趟,木料生產隊出,讓陳木頭帶著兒子們給孩子們準備課桌。
給孩子們建學校,惠及到每一戶社員,誰家還沒有一兩個適齡兒童啊,所以大家幹起活來都很賣力。
而且參與建學校也是有工分拿的,跟下地上工一樣,幹什麼都是幹,所以大家都沒有怨言。
短短兩個月時間,四排土坯房在村西頭拔地而起,陳家屯小學正式落成了。
就這還是因為天氣不夠熱,土坯乾的太慢的原因。
如果土坯乾的夠快,一個月都用不了就能把學校給建起來。
一排土坯房四間,中間用土坯隔開,兩間一個教室,多出來的就當老師的辦公室。
陳木頭帶著兒子加班加點,也把學校的門和窗戶給裝上了,現在正在給孩子們做課桌。
等到學校開始招生的時候,陳百旺還專門開了全員大會,號召大家把適齡的孩子都送到學校讀書。
當大家聽到每年學雜費要收兩塊錢,底下的社員們瞬間炸了鍋。
“我兩個孫子,四個孫女,光學費就要十二塊,老天爺啊!年底一共才分了一百多塊錢,還要維持一整年的開銷。”
那個年代,只要父母在,兄弟分家過的並不多,在一起生活互相還有個照應。
“不行只讓孫子讀幾年就算了,女孩子長大了是要嫁人的,讀書也是浪費。”
“誰說不是呢,現在也不讓讀大學,讀幾年不還是要回家種地嗎?我們家小子丫頭我都不準備讓他們讀書。”
“老嫂子說的有道理,孩子在家還能搭手做做飯,撿撿柴,打豬草還能換幾個工分,上學了淨花錢。”
……
如果上學不要學雜費,可能大家也沒有這麼牴觸,一聽還要交錢,很多社員都打了退堂鼓。
“靜一靜,為了建學校,人家楊大夫捐出了七頭野豬,足足六百塊錢。
我二弟陳百順,和蓋房隊伍一起出義務工,一分工錢都不要,為了儘快把學校建起來,隔壁生產隊花錢找他們蓋房子,他們都給推了。
陳木頭帶著三個兒子,沒日沒夜的忙,給學校做門窗,給孩子們做課桌。
人家是為了什麼?還不是想讓孩子們都能讀書識字,不做睜眼瞎嗎?
這些學雜費,也不是生產隊要收,而是要給孩子們買課本用。”
陳百旺壓下了社員們嘈雜的聲音,繼續給大家做著思想工作。
“大隊長,那我們可以不要課本,是不是就不用交錢了?”
“大隊長,我兩個孫子,能不能只買一本書啊?這樣還能省一點。”
要說有些人,精打細算到了骨子裡,馬上就抓住了重點,開始跟陳百旺討價還價。
“你們咋想的?不交學費,沒有課本,那算什麼上學?
學雜費是要交到文教室的,交了錢才有學籍,孩子們才能正常上初中。
你們別總是想著省錢,而忽略了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不要像你們一樣,大字不識一個,到鎮上有尿了都找不到公共廁所,家裡來個信還要到處找人幫忙讀。
你們回去好好考慮一下,要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我希望不管男娃女娃,都能認幾個字。”
陳百旺舉著鐵皮大喇叭,喊的臉紅脖子粗的。
陳百旺算是看出來了,現在喊的最響的,就是曾經堵著他的門,蹦的最高的那幾個。
當初讓他去求楊白衣,讓他們家的孩子也跟著補課,好像有多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一樣。
結果現在呢?一聽說孩子上學要花錢,立馬又不幹了。
總之這個社員大會,開始的轟轟烈烈,結束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