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楊白衣才發現,春妮身上的補丁原來是最少的。
“掙什麼呀,勉強餬口罷了,如果一年到頭都讓打魚,日子肯定會好過一些。
可是一年只讓打三個月的魚,夏捕兩個月,冬捕一個月。
冬捕還好一些,允許用拉網,收入也還算可觀。
夏捕就不行了,只能用撒網,能不能打到魚全靠運氣。
像今天能打到八斤魚,已經算運氣很好了,平時一條魚也打不上來也是常事。”
張永賢喝了一口酒,深深地嘆了口氣。
“水庫裡這麼多魚,為什麼不讓天天打魚呢?
魚打的多了,縣城住的人也能時常吃到魚,多好的事情啊!”
林宛如對這個政策很不解,以為又是哪個領導故意刁難漁民呢!
“其實領導說的也有道理,如果常年捕撈,水庫裡的魚來不及長大產卵,魚總有被打完的一天。
現在雖然艱苦了些,但是是可以細水長流的,現在再差,也比戰爭時期要好得多。
宣傳隊說了,不能竭澤而漁,要給子孫後代留口吃的。”
華夏的老百姓,絕對是全天下最好的老百姓,只要有口吃的,他們就能安心的生活繁衍下去。
歷朝歷代,只要老百姓造反,那都是實在活不下去了。
不像國外,動不動就遊行抗議,就像高盧國的老百姓,開著拖拉機去首都圍堵總統府,開著吸糞車朝著總統府噴射。
原因就是跟鷹醬一起,拿著錢去支援別人打仗,給老百姓發的福利少了。
林宛如聽了張永賢的解釋,也若有所思的不再說話。
確實,海林水庫不算小,也不算大,如果毫無節制的打魚,總有打完的那一天。
水庫周圍又沒有多少田地,如果魚被打完了,後世子孫又該怎麼生活呢?
兩家人邊吃邊聊,居然把所有的魚包括蘸醬菜全部吃完了。
“張叔,這是四塊錢,你收好。”
楊白衣打了個飽嗝,從兜裡掏出四塊錢放到桌子上。
“小同志,你給多了,八斤魚兩塊四毛錢,再加上嘎子魚才三塊四毛錢。
我們也吃了,說好的給一半,你給我一塊七毛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