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8 章 永珍神宮的構想(3 / 5)

叛國的

罪名處死了自己的三個子侄就算是那火燒李唐宗廟之事傳揚到了民間也絕不會影響到君王的民望。

李昭德僵硬著身子竟不知這春日明明已經到來為何在他這裡會還有這麼冷。

只聽到狄仁傑繼續發問:“你還有什麼想要辯解的嗎?”

他的眼珠都過了好半晌才重新恢復了轉動將目光慢慢聚焦在了狄仁傑的身上:“我不想給自己辯解了我只想知道你看懂陛下在做的事了嗎?”

狄仁傑嘆了口氣。他既然是個能被陛下親自從官員中提拔上來的聰慧之人自然也能看出這件事情背後的門道。

可這些人能走的路從來都不只有被人單獨點明的那一條或許一旦在他們面前擺上新的機會他們就會試圖撬動風雲那也怪不得陛下要提前將這些危險統統都給扼殺在搖籃之中。

他道:“我只知道在肅清了隴西李氏後

……

這件事情的意義又何止是以問罪隴西李氏繼續打擊朝堂之上的世家勢力呢?

武承嗣等人被快速判處的斬立決也並不僅僅是為了除掉那些只知惹禍的武氏宗親。

當朝堂重臣被再度召集於神都紫微宮內的時候就見上首的聖神皇帝面前還擺放著一摞圖紙。

見劉仁軌、契苾何力、姜恪等人已然逐一落座她便示意一旁的宮人將這些圖紙分發到了他們的手上。

“這是……”

“此前在朕的登基典禮上你們應該已經聽到過一些風聲了。朕有意讓閻卿於天壇地壇和社稷壇之上加蓋一座樓宇將三座祭壇包容其中上通瓊霄下接黃土正是我武周的明堂。”

“自商周之後明堂就成了天子祭天祀祖之地可正如朕當日在朝堂之上所說武周基業自朕開始並無所謂的先祖之說這一座明堂便無祭祀武氏祖先之職。”

武曌朝著在座諸人看去見武孟姜已因多年間在她身邊的辦事歷練在聽到這出並未提前告知的言論時也依然穩健地落筆記錄間或留意著另外幾人的神情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

從臨川公主變成今日的武孟姜她至今的表現都還算適應。

昨日

她還在跟孟姜商議,將這些六局宮人中格外優秀的,暫時越過制舉,正式分派放入六部之中,從書佐計吏做起,提前熟悉事務,通曉時令,直到能走制舉選拔的門路,得到正式的官職委任,而後外派各地。

這其中雖然起碼需要三五年的時間,但以她們如今把控朝堂越發熟稔的表現,完全能夠確信,在這個籌備的過程中並未出錯。

唯一缺少的,僅僅是時間而已。

而她如今正當盛年,何愁時間!

面對下方的目光,武曌繼續說道:“既然如此,明堂也就不該叫做明堂了。當日我在朝堂之上也有明言,李唐有凌煙閣,我武周也可有永珍宮。”

“這座涵蓋了天、地、社稷三壇的明堂制式宮殿,便名為永珍神宮!”

契苾何力對上了武清月從對面投來的示意,開口問道:“敢問陛下,何為永珍?”

武曌從容答道:“既有天地祭壇在此,自當涵蓋天地永珍起源生滅,飛鳥魚蟲走獸百態,自神話演繹至今功在黎民的賢才哲人,以及我武周建國往後,於社稷有功的文臣武將,方能匹配永珍之名。”

身在座中的姜恪目光一震。他是個武將,對於前幾日朝堂之上的彎彎繞繞其實有些看不明白。

但圖紙是最為直觀的東西。

在這座由閻立本和將作監的其他人一併設計的永珍神宮之上,內部的圖樣中,確已將陛下所提及的種種都給包容在了其中。

或許也正因這位聖神皇帝不必抬舉祖宗為“先帝”,加以追封,也便讓她在對此前的浩瀚文明眾生和今朝的朝臣上,能表現得更為慷慨。

最讓人震撼的,莫過於這座永珍神宮內壁的構圖。

在一側的壁畫上,所有的圖樣都要為中間的補天救世的女神讓路,那隻手在閻立本栩栩如生的畫技之下,正是指向了神宮的頂面。

按照前朝的建築式樣,在這明堂制式的神宮頂面,應當是一口重拱藻井,以藻井主水,確保明堂不會失火。

還要輔佐以龍鳳圖紋,以彰顯明堂的地位。

但在這張圖稿之上,方才陛下所說的勾連天地訴求,居然並不是一句妄言。

只因在原本該當安放傘蓋形藻井的位置,被閻立本備註在此的,居然是“琉璃”二字。

恪雖然並不清楚,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