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的謀士不得不上戰場殺敵是一個性質。
右賢王的親自出戰,對於匈奴將士來說是很大的刺激,但是這樣的刺激能夠給白馬義從的進攻帶來的影響是很小的。
白馬義從能夠縱橫疆場,自然是有著他們的道理的,在這樣的交鋒中,白馬義從需要的就是更好的展現自身存在的價值。
一名名敵軍在戰鬥中身死白馬義從之手,就是很好的說明。
“趙將軍,晉國當真是無恥,竟然背棄的盟約,進攻匈奴,匈奴人是不會原諒的。”右賢王的漢語並不是很熟練。
趙雲淡淡的說道:“不原諒有能如何,晉國皇帝之英明神武,豈會是匈奴人能夠揣摩的,匈奴能夠歸於晉國統管,應該說是匈奴人的幸運。”
右賢王大罵不止,但是這樣的罵聲,更多的是使用匈奴人的語言。
“受死吧,身為匈奴的右賢王,戰爭失敗,就要有相應的覺悟。”趙雲冷聲道。
戰馬向著右賢王疾馳而來,雖說右賢王早就做好了準備,但是見到趙雲衝鋒的時候,竟然有著如此的速度,還是比較震驚的,面對趙雲的時候,他的實力顯然是不值一提的。
最後的出戰,不過是為了讓敵軍看到,匈奴人在面對戰爭的時候,是不會退讓的,縱然是衝鋒的過程中,會有著損傷,也是在所不惜的。
當戰爭來到匈奴人的身上的時候,匈奴人就會展現出最為頑強的鬥志,讓敵軍明白,對戰匈奴大軍想要得到勝利,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長槍一劃而過,右賢王甚至沒有來的及抬起手中的長槍,就看到了亮銀槍貫穿了胸膛。
伴隨著右賢王的轟然落馬,匈奴將士的鬥志亦是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原本在這等時候對戰晉軍,對於軍中將士來說就是很大的折磨,如今右賢王更是為趙雲直接斬殺,在這樣的交鋒中,他們還有著勝利的可能嗎。
戰爭對於軍中將士來說,想要取得勝利,就要位為之付出,匈奴將士最後的付出,是為了得到尊嚴。
有匈奴士卒從戰場上逃走,有人直接選擇投降,還有士卒,選擇奮戰,在失去了右賢王之後,匈奴將士可謂是各自為戰。
戰場上的硝煙散盡,一隊隊的匈奴士卒,為晉軍將士押解,這些是在戰鬥中投降的匈奴將士。
非是這些將士心中沒有著身為匈奴人的驕傲,而是他們在戰場上看不到勝利的希望,當軍中將士對於一場交戰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他們就會在站場內開始之後,有著尋常人難以想象的舉動。
匈奴軍隊的確是驍勇善戰,但是誰能夠想到,在面對晉軍的時候,匈奴將士只是狼狽的逃竄,甚至不敢在正面與晉軍發生戰鬥,想要在晉軍的手中獲取勝利,更是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
這樣的交戰,對於匈奴將士來說就是巨大的折磨,偏偏這樣的折磨,也是想匈奴將士所不能拒絕的。
選擇投降的匈奴將士,是明智的,這場交戰,當晉軍大舉到來之後,他們本身就是沒有獲取勝利的機會的,唯有投靠晉軍,才有著生存的一線希望。
其實從晉軍的衝鋒和對戰方式,就能很好的看到,晉軍將士需要的就是在這場交戰中,讓敵軍見識到晉軍的強悍,讓敵軍在這樣的戰鬥中喪失鬥志。
事實證明,晉軍將士做到了,匈奴大軍的崩潰就是很好的說明。
右賢王在最後的時刻,仍舊不想放棄,想要率領軍中將士從戰場上逃離,然而這樣的事情,對於匈奴的將士來說實在是有些困難,尤其是他們的舉動為白馬義從盯上之後,就算是他們有著雄厚的實力,想要在戰場上取得優勢,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就是晉軍與匈奴大軍之間的對戰,從雙方交戰的規模和激烈的程度上來看,自從戰事開始之後,匈奴一方的軍隊就是出於絕對的劣勢的,這樣的劣勢,對於匈奴大軍來說是最為悲慘的,因為他們在晉軍的進攻面前,戰鬥力是那般的脆弱。
這樣的交戰狀況,是匈奴之中的勇士所不能接受的,然而在這等時候,就算是他們的心中有著再多的念頭,也只能接受這次的交戰,承認他們在這場交戰中的失敗。
戰爭失敗之後,會有著什麼樣的後果,匈奴部落之人自然是清楚的,所以在這等時候,對於匈奴部落來說,最為主要的就是從晉軍統治的戰場上離開,越早離開,似乎就越發的安全。
但是現實對於匈奴部落仍舊是這般的殘酷,晉軍將士打掃戰場之後,對於附近的匈奴部落開始了監督,當匈奴經受戰爭的時候,其實有不少部落向著王庭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