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皇帝的心中難受,讓晉軍將領對他們的皇帝的決策,有著一定的疑問。
在晉軍之中行走,匈奴單于有著不同的感觸,同樣是在大軍之中,晉軍給人的感覺更加的森嚴。
這就是軍紀嚴明的晉軍,如果是放到匈奴大軍的身上,在戰爭取得勝利之後,能夠這般的從容淡定嗎?
匈奴單于不禁有著如此的念頭,隨後暗中搖頭,匈奴大軍在攻破城池之後,需要不斷的劫掠來釋放戰爭所帶來的壓力,這樣的規矩在匈奴人中間已經形成了,如果匈奴單于破壞這樣的規矩的話,匈奴的將士也是不會同意的。
身為匈奴單于,卻是在戰爭之後對軍中將士不能有著更好的約束,僅僅是在這一點上,匈奴大軍比之晉軍就要差了很多。
不斷的劫掠,能夠讓軍中將士計程車氣更加的高昂,然而劫掠會讓匈奴將士的軍紀淡化,甚至匈奴將士為了自身的利益,敢於違背匈奴單于的命令,康居王城之中發生的事情就是很好的證明。
匈奴人,有著匈奴人的生存方式,他們的戰爭方式也是特有的,而晉軍的生存方式也是不同的。
雙方軍隊的差異,能夠對一場交戰形成很大的影響的。
晉軍之中嚴明的軍紀,能夠讓軍中將士在執行命令的時候,更加的小心謹慎,不敢對上面的命令有所違背,在戰場上同樣如此,這樣的軍隊,在戰爭中能夠爆發出來的實力是極為驚人的。
從晉軍以往對戰敵軍的時候取得的勝利就能看出來,當晉軍衝鋒疆場的時候,有著何等的破壞力。
往來的晉軍士卒,不時將目光投向典韋身側的匈奴單于,當他們知道匈奴單于的身份之後,神色間難免流露出幸災樂禍之意。
匈奴單于對於這一切置若罔聞,身為匈奴單于,他也是有著自己的驕傲的。
當匈奴單于被黃忠生擒之後,對於城內的戰爭狀況就沒有了更多的瞭解,實際上在匈奴單于率領騎兵突圍的時候,就是放棄了城內奮戰的匈奴將士,就算是城內的匈奴大軍投降敵軍,匈奴單于也是不會有著更多的怨言的。
晉軍的實力實在是太過恐怖了,與晉軍對戰,需要承受的壓力很大,軍中將士在這般的情況下,有著其他的舉動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難道要讓軍中將士明知道必然失敗的情況下赴死嗎。
若是如此的話,匈奴大軍想要在戰爭中得到更大的保全,根本是不可能的。
不可否認的是,匈奴軍隊在經過接連的戰事之後,仍舊能夠保持著旺盛的戰鬥力,的確是令人震驚的,但是匈奴大軍的戰鬥力,遠遠不能影響到晉軍在戰場上的勝利,當晉軍將士衝鋒疆場的時候,能夠給匈奴大軍帶來的傷害是難以想象的。
中軍大帳,晉軍重要將領聚集,每名將領的神色間都洋溢著興奮之色,戰爭取得勝利,而且是以很小的代價獲取勝利,這才是讓軍中將領最為振奮的地方。
一場交戰最為成功的地方就是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軍隊的征戰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果,而這樣的戰鬥方式一直是晉軍所堅持的,在進攻匈奴軍隊鎮守的城池的時候,晉軍就是在進攻的時候儘可能的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匈奴將士在衝鋒的過程中經受折損,讓他們的衝鋒,對於晉軍難以形成更大的威脅。
面對晉軍,會讓匈奴的將士感受到他們的戰鬥力是多麼的脆弱。
晉軍的勝利,非是偶然,而是一場場戰爭磨礪之後的結果。
當匈奴單于出現之後,立即吸引了諸多晉軍將領的目光,匈奴單于可是戰場上的風雲人物,將匈奴單于生擒活捉或者是斬殺,更是成為了晉軍攻打西平城的關鍵,所幸的是匈奴單于沒能從戰場上走脫,就連那名穿戴匈奴單于鎧甲的千夫長,也為晉軍的騎兵所斬殺。
當烈陽弓騎出現在戰場上之後,對於敵軍能夠造成的傷害是能夠想象的,甚至於想要從烈陽弓騎的進攻下走脫,都會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晉軍的軍紀嚴明,對陣敵軍的時候,展現的淋漓盡致。
呂布看了一眼進入帳內的匈奴單于,淡淡的說道:“匈奴單于,不想朕與你在這般的情況下見面了,匈奴單于的心中想必是有著諸多的不甘和憤怒吧?”
匈奴單于冷哼道:“晉國皇帝,不遵守盟約,進攻匈奴大軍,難道就不怕為後人所恥笑嗎?”
呂布大笑道:“恥笑?難道說匈奴單于不知道成王敗寇的道理,匈奴想要透過晉軍壯大自身,晉軍何嘗不想透過匈奴提升實力呢?”
“無恥。”匈奴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