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人起的早。可心是在爺爺掃院子的“唰唰”聲裡醒來的。 她正在床上伸懶腰,就聽見院子裡傳來新媽媽的聲音。 “娘,別做早飯了。我做完端過來了。可心來家第一頓飯,吃我做的。” 陳奶奶笑道:“行,我們沾可心的光了。你這是做了什麼好吃的?” “蔥油餅,玉米粥,還燉了個豆腐,煮了雞蛋。老早就起來忙活了。” 這是可心的新爸爸。 陳奶奶說道:“別說,還真不錯。他爹,你去喊咱爹孃來吃飯。我去叫可心起床。” 陳爺爺掃著地,使喚大兒子:“你放下東西,去喊你爺奶。元方呢?” “後頭呢,這就來。” 可心聽見說話聲,就趕緊穿衣服了,沒等奶奶來叫她,她已經收拾完出來了。 “爺爺,奶奶,媽媽。” “唉。” 爺爺笑道:“咱可心適應的還挺好。” 可心笑嘻嘻。 不光她適應的好,看起來大家都適應的不錯。 媽媽喜得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才好,走過來摸了摸頭又拍了拍肩。最後說了一句:“趕緊洗臉,你平時最喜歡吃媽做的蔥油餅。待會你多吃點。” “嗯。” 可心笑著點頭。 她媽做麵食的手藝確實很棒,全家人都誇。烙餅,蒸饅頭包子,做手擀麵,都很好。 以前她跟著陳紅燕,早餐只能吃饅頭,還是供銷社換回來的,十分蓬鬆,看著挺大個,吃下去不頂飽。一斤二兩麥子換一斤饅頭。麥子是要過稱的,饅頭卻是按個給。四個一斤,說是一斤,其實連八兩都不到。這時候的人飯量也大,一個成年女人一頓倆饅頭跟鬧著玩似的,男人更不用說,吃四個也沒問題。 會過日子的人家都很少吃供銷社買回來的饅頭。太虧了!都是自己拉著麥子到磨坊去磨麵粉,然後自己在家做著吃。磨完麵粉出來的麩子還能喂牲口。 就是自己家蒸的饅頭不如外面買回來的白,看起來不是那麼好看。 換了以前,陳紅燕肯定也捨不得換著吃。早些年,除了戀愛腦,她整體上還是個不錯的人,能幹活,能吃苦。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趙長泰的離開一併帶走了她其他的優點,她頗有那麼一點破罐破摔的意思,日子就跟不過了一樣,今朝有酒今朝醉,完全不管會不會吃了上頓沒下頓。天天換饅頭吃,糧食消耗特別快。 大家都在背地裡說她,親近的人還勸她,結果她完全不聽,該怎麼幹還怎麼幹。原主小小年紀都知道節省,每頓一個饅頭,也就吃個半飽。 可心洗漱的工夫,元方小弟揹著自己的單肩斜挎書包,蹦躂著就進門了。 一看見可心,嘴裡喊著“姐”,人就撲了過來,大眼睛亮晶晶的。 “咱媽說,以後你就是我親姐了。” “對啊,你高興嗎?” “高興。” 可心伸手揉了揉他的腦袋,說道:“我也高興。” 元方小弟比她小兩歲,今年11,正在上小學五年級。他們這兒的學制是533。姐弟倆關係挺好,元方雖然小,但是很有擔當。他因為是家中獨子,在受到父母全心愛護的同時,也受到了比較嚴格的管教。 姐弟倆正說著話,二叔和二嬸也端著盆和笸籮進來了。身後還跟著兩個孩子。 二叔家有三個孩子,老大陳元松,比可心大三歲,正在讀高二,平時住校不回來。 老二陳元娜,比可心大幾個月,輟學了。這倒不是二叔二嬸不願意供她,實在是這孩子腦子裡沒有上學這根弦,勉強上到四年級,說什麼也不肯再去了。 二叔甚至表示,只要她去上學,一年給她10塊錢獎勵,她都不為所動。二叔二嬸也捨不得讓她下地,就讓她在家裡待著。但是元娜是個勤快孩子,幹家務尤其是一把好手,特別擅長做飯。10歲的時候,她就敢一個人在家裡和麵倒油炸麻花,差點把二叔二嬸嚇死。嚇完之後吃著酥脆的炸麻花又把女兒誇上天。外面的人都說娜娜笨,瞧瞧,他家孩子還是有優點的啊! 老三陳元柏,比元方小一歲,是個皮猴,交友廣泛,朋友遍佈全村,現在上四年級。 這三個孩子性格也都挺好。被長輩寵愛著長大的孩子,生活環境又比較寬鬆,性格就比較鬆弛。二叔二嬸都有點大大咧咧,只要不是原則問題,二叔啥也不管,老好人一樣好說話,原則問題就往死裡管,誰勸也不行。三個孩子摸清了這一點,在二叔的底線之內活的非常輕鬆快活。 他們和元方互相羨慕又互相同情。三個孩子羨慕元方是獨生子,獨得父母疼愛,又同情他父母管得嚴,什麼都要管。元方羨慕他們活的輕鬆,有兄弟姐妹陪伴,又同情他們什麼東西都要分三份,不像他,可以全都要。 幾個人一進來,院子裡頓時就更熱鬧了。 元娜和元柏湊過來和可心姐弟倆說話。 奶奶笑道:“你們都有心了,把我這個做奶奶的都比下去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