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小孩子,如果不是家裡大人不做人,逼著孩子幹活,那真的就是無所事事的年紀。 孫曉每天早飯後跟著孫敬亭練一會兒毛筆字,其他時間都是玩。 閒著沒事的時候,倆人瞎聊天。 孫敬亭說:“嬌嬌,你過兩年就得去上學了,咱倆得想辦法賺點錢,好給你交學費。你說,咱倆乾點啥呢?我要不要把地收回來自己種?可我種地真不在行啊。” 孫曉無語道:“……爸,我四歲啊。”這事你和我商量?而且您幹啥在行啊? “四歲怎麼了?” “沒怎麼。我還真有點想法。” 孫敬亭沒養過孩子,平時和孩子打交道也不多,頂多就是指點人家寫毛筆字,不知道別人家四歲的孩子什麼樣,也不覺得和四歲的女兒商量生計有什麼問題。畢竟他家這位,是個會給自己找爹抬輩的孩子。那必然不是普通孩子。 “你說說。” “咱們靠著這條街,開個小吃店吧。也不用每天都幹,就大集那天賣。” 這兒的大集是逢四逢九,每個月有6次。 孫敬亭一臉複雜:“我這輩子,就會煮玉米麵粥,煮掛麵,頂多炒個菜,也就是放點油水煮,你覺得我這手藝能開小吃店?” “你沒手藝,我有啊。” 孫敬亭的表情更加複雜了:“嬌嬌啊,吹牛這事最好不要幹,萬一吹破了更丟人。” “你不信咱就試試嘛。” 試試就試試。 “那咱賣什麼?” “炸雞。” 他們家沒有雞。 於是爺倆去了前院。 前院的奶奶,在時間的流逝中,大家都忘了她姓什麼了。但孫敬亭記得,因為這是他堂嬸,兩家關係還比較近。 奶奶姓徐,剛嫁過來的時候,大家都叫她孫徐氏,後來女兒嫁人,老伴去世,她的代號就變成了“老絕戶”。 徐奶奶出身富貴,她家當年是地主,已經有了點小資產階級的雛形。她年輕的時候,是真的按照大家小姐的標準來培養的,所以她最擅長的是繡花,其次是廚藝。 至於做家務、幹農活,那是真的一竅不通。這些技能,都是後來在生活的重壓之下,才不得不學會的。 她學會的新技能,還有養雞這一項。而且養的還不少,十幾只。所以,爺倆打算跟她買只雞。 徐奶奶同意了,知道他倆要為開店做準備,還大方的表示,等你們賣完了再來給我錢。 孫敬亭:“……”我們還不知道究竟能不能開起來呢,賺錢還早著呢。 爺倆來到雞窩邊,孫曉站到一旁,示意當爹的上。 孫曉的新爹,抓雞抓的狼狽不堪,差點被雞抓了。等好不容易治住了雞,一聽說讓他殺雞,差點把好不容易抓到的雞又給扔了。 殺雞是不可能的,永遠也不可能的。孫曉,當然也不能動手。 她全程就站在一邊看熱鬧,給老爹加油打氣助威。 “爸,小心,別被抓了臉。” “別抓腦袋,抓翅膀。” “千萬別鬆手,鬆手還得抓一次。” …… 徐奶奶坐在屋門口,差點被這爺倆笑岔氣。 最後,她笑夠了,手起刀落,把雞殺了。 孫敬亭站在旁邊吞了吞口水,又看了看孫曉,媽呀,老嬸真兇殘。 孫曉:“……”給他一個鄙視的眼神自己去體會。 徐奶奶不光幫忙殺雞,還幫忙收拾乾淨了,又給幫忙砍成小塊,在孫曉的指揮下做了醃製。 她全程有條不紊,做事非常利索。 香料是上一次大集的時候,跟門口擺攤賣香料、乾貨的小販要的,抵了攤位費。 孫敬亭看她要了那麼多種,還以為是小孩子貪玩,但也沒說什麼。 今天就全都派上了用場。 “你倆今天是要先做了試試?” 爺倆點頭。 “那就在我這兒炸吧。算我請你爺倆吃炸雞,你倆自己動手。” 爺倆點頭,知道徐奶奶這是在幫助他們。省的他倆再給錢了。承了這份情,以後再還。 於是,在徐奶奶的小院裡,爺倆開始第一次做炸雞。 一開始,孫敬亭還對自己的手藝充滿懷疑,但是當炸雞的霸道香氣飄滿小院,他瞬間就自信爆棚了。 “沒想到我還有這天賦嘿!” 徐奶奶“……”認識了40多年,她頭回知道這大侄子還有點喜劇人天賦。 徐奶奶提醒道:“敬亭啊,你們要是開小吃店,在哪兒開呢?” 孫敬亭也不知道啊,他看看孫曉。 “把咱家廚房和門廊重新收拾一下,就在那兒開。不過咱們還是先在集上擺攤吧,看看買的人多不多。每天都炸的話,我怕沒那麼多人買。” 孫敬亭跟著點頭。 “那你們的雞從哪兒買呢?” 孫敬亭撓了撓頭,說道:“我自己養。現在先從鄰居家買。” 孫曉看了看他的頭,在這個脫髮還不是很普遍的年代,她爹這地中海髮型還挺少見。 她眼珠一轉,說道:“我回家去把茶壺拿來,炸雞太油了,得喝點茶。”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