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學生們呢,競爭也非常激烈。 頭天晚上約好了,誰先起來就叫一下對方,大家一起努力學習。 結果先起床的學生輕手輕腳的走了,生怕把對方吵醒。能比對方多學一會是一會,叫她起床?不存在的。 晚上熄燈了,用被子捂著頭,打著手電筒偷偷學習的學生也不在少數。 但要說成績怎麼樣? 她們中學的整體水平在整個縣裡還真排不上號。 可能那些成績更好的中學卷的也更厲害吧! 或許,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也是一部分原因。 長寧保持著年級第一的成績,在中學裡老老實實的待了兩年。 這個時候,農村孩子最好的出路其實是中專,投資少,見效快。排在前幾名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報考中專的,就連老師的建議也是如此。 什麼樣的孩子會考高中呢? 一種,是家長真正具備長遠眼光的,知道考高中上大學前程會更加遠大,所以願意放棄短期利益,哪怕家裡過的辛苦點,也願意讓孩子去上高中。 第二種,是成績還不錯,但不見得能考上中專的,家裡日子也不難過,就願意讓孩子去高中繼續讀書。 這個時候中專的錄取線很高,還是很難考的。能上高中,不見得就一定能上中專。 這種情況一直到90年代中期才反過來。真正的好學生去上高中考大學,中專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90年代末,中專已經不包分配了,很多中專畢業生都在家裡等著分配,有名額了就去,通常要等兩三年,還有的直接就不等了,選擇外出打工,有名額了再決定要不要回來。 他們這裡從95年開始,就有了很多外出務工的機會。鎮上還有專門的對外聯絡機構,負責向外輸送務工人員。大部分都去了南部富庶地區,在那裡的服裝廠、紡織廠工作。 長寧報考的是一所省屬中專,財政學校,到省會去上學,學制三年。 長寧要去上中專了。 老謝家的人都還挺驚訝的。沒想到這個平時不聲不響的小孩倒是有點出息,比她的哥哥姐姐強。 但是因為已經有大堂哥這位大學生珠玉在前了,所以長寧這個中專生並不怎麼起眼。 他們家的教育理念算是比較先進的,所有孩子都有機會去上學,直到你自己考不上了為止。這在農村就難能可貴了。 她爹雖然不靠譜,但在上學這件事上也沒怎麼拖後腿。 長寧猜,他心裡一定在想,就算我自己供不起了,還能去大哥那兒耍無賴,他連沒過門的兒媳婦都能供,再供一下自己的親侄子侄女又怎麼了? 而且,大伯父一直堅持,能上大學,就要去上大學。對於長寧選擇上中專,他其實有點不理解。 “你成績那麼好,你怎麼就上中專了呢?你再上個三年,考個大學多好?” “你報考之前怎麼不跟大人商量一下呢?你爹不懂,你來找我啊。” 長寧:“……” 大伯父根本不需要她回答,只是要把牢騷發出來而已。畢竟現在說什麼也晚了,除非長寧回去復讀。 他看了看這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小侄女,算了,說啥她大概也不會聽的。他這才發現,這孩子竟然是個蔫兒有主意的,不像爹也不像媽。 去上學之前,長寧先跑了一趟鎮派出所,憑藉錄取通知書,辦理了戶口遷移。 現在她已經1.57米,騎車不費勁了。自己騎車就可以去。 之前為了報答戴麗霞同志的騎車載人之恩,長寧一直有幫她補習功課,今年她考上了縣裡的衛校,學護理專業,畢業之後能在縣醫院或者鎮醫院當護士,也是個不錯的出路。 長寧將自己常用的東西都打了包,她的東西不多,自己帶著去上學也不費勁。 這些年,她花的每一筆錢,都記在了一個小本子上,主要就是交學費、雜費、吃飯。除此之外,幾乎沒什麼別的花銷。她決定等她工作了,就把這筆錢翻倍還回去。 走前一天,謝鳴問她要不要送。 長寧拒絕了:“我自己去吧。送來送去的太麻煩了。我到了以後給你們寫信。” 謝鳴點了點頭:“那你自己小心。” 他們家的其他人,都沒說什麼。 謝秋玉現在愛美了,整天熱衷於穿衣打扮,還給自己買了一袋紫羅蘭香粉,不要錢一樣往臉上塗,給自己整的白白的,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從麵缸裡爬出來的”。 如果她從你身邊走過,還會帶來一陣香風。 長寧每次看到她都特別無語,這審美絕對有毒。 謝秋玉看見她的冷臉,也不待見她。就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妹妹整天繃著一張小臉,看她的眼神古古怪怪。 有一次,長寧沒忍住,跟她說:“你不要塗那麼多,太白了也不好看。” 謝秋玉一臉不屑:“你懂什麼?” 得,我不懂行了吧。您接著塗吧。 謝長青光長個子不長腦子,成了個街溜子,也不知道每天都在幹啥。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