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上5年級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事。 84年開始辦理身份證,村裡人幾乎都不去辦。 為了推廣普及身份證,村委會大喇叭整天廣播,效果不佳。 派出所又聯合村委會幾乎是挨家挨戶上門動員,還在村委會設立了辦證點,不用出村就能拍照。然後等著領證就行了。 順便,也重新給村民做了戶口登記。有的人剛出生,沒來得及登記的,還有已經好幾歲了,還沒去登記的,這回都一併記上。 那是1985年春天,正好是個星期天。大隊長帶著公安同志上門動員的時候,家裡只有長寧在。 大隊長:“……你爹孃呢?” “幹活去了。” 大隊長沒辦法了,只好對長寧說:“等他們回來了,你告訴他們一聲,到大隊去辦身份證。” 長寧:“好的。” “你家現在幾口人?” “五口。” “原來的記錄裡只有四個。謝鳴、謝秋玉、謝長青和齊桂花,還有誰?”公安同志翻著登記簿問道。 長寧:“……還有我。” 公安:“……那給你登記一下,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嗎?” “知道,我74年3月的。”長寧說道。 這年頭登記年齡不那麼較真,農村大部分孩子都還是在家裡找接生婆生的,根本沒有出生證明。出生年月差不多就行。 公安:“……3月哪號?” “3號。” 公安:“……”聽著像是瞎編的。不過也沒啥事。 “那行,給你記上了。以後你也有戶口了。” “謝謝叔叔。” 登記完,大隊長就帶著公安去下一家,臨走又提醒長寧別忘了告訴她爹孃。 “我記住了。” 晚上,謝鳴和齊桂花回來的時候,長寧跟他們說了這事。還告訴他們:“公安還給我登記戶口了。” 謝鳴:“你知道自己哪天出生的嗎?” “您知道嗎?” 謝鳴:“……”他還真記不清,只記得那時候不冷不熱。 齊桂花說:“記差了也沒什麼,上了戶口就行了。” 謝鳴沒再說什麼。 長寧:“……” 感謝兩位不靠譜!不然她報大的兩歲半可能還得被改回來。原主是76年9月出生的。 長寧考慮著,她要是如實報了,等她上完2年初中,再上完3年師專,畢業了還不到14歲,分配工作有人要嗎?還是報大點吧。 長寧沒打算考高中,再考大學。原主的心願是離開家自己生活,她就上中專好了。 這個時候省部屬中專的含金量還挺高的,不用交學費,有生活補貼,畢業還包分配。 關鍵是再有2年,考上中專的時候,戶口就能遷走了。 至於以後,她要不要再繼續深造,那就以後再說。對於她來說,學歷真的不那麼重要。 而且,他們老謝家的人,還是有點“家族意識”的,一個人如果混的太好了,他真的就擺脫不了家族了。 一旦他混出頭,家裡人,親戚朋友,有什麼事都來找你。哪怕他們之前跟你毫無交集,甚至對你態度極差,你都不能計較。你要是計較,就是小肚雞腸,就是數典忘祖。 長寧不想經歷這些事,低調做人做事,先離開他們才是最重要的。 等幾年過去,中專含金量下滑了,畢業都不好找工作了,誰還會記得她這個中專生呢? 長寧小學畢業的時候,她的大堂哥考上了海市的師範大學,準大嫂則上了臨市的一所師範類大專。 大伯父一時間風頭無兩,走路帶風。在家裡大宴賓客,擺席慶祝。 人人見了他,都得說幾句恭維話,誇他會教孩子。 19歲的大堂哥也是意氣風發,似乎已經預見了未來的一片坦途。他的未婚妻也在,和他一起接受大家的讚揚。 21歲的大堂姐也為自己的弟弟感到高興。雖然這兩年她跟父母也鬧了一點矛盾,具體來講,就是大伯要求她把賺來的錢上交絕大部分,她自己頂多留點零花錢。 而且,大堂姐這兩年還不能說親,得讓她在家裡多留幾年,現在,她已經成了家裡的經濟支柱。 大伯父自己那點工資,不夠花。他不光要供大兒子讀書,還得供大兒媳婦讀書,還得花錢送小兒子去學車,讓小兒媳婦跟著女兒學制衣學賺錢。以後要讓小兒子一家搬到鎮上去住,還得花錢給他們弄個房子。 現在她要是嫁人了,這個家就玩不轉了。 大堂姐是有意見的。這兩年跟大伯也爭論了幾次,爭取到3成收入進入自己口袋。其他的上交。 二堂哥和她的未婚妻也高興,畢竟家裡興旺了,對他們也有好處。 謝秋玉也跟著高興,謝長青和齊桂花沒心沒肺,跟著吃吃喝喝。 唯一一個真的不高興的人,可能就是她爹謝鳴了。 作為大伯父的對照組,他從小被指比不上他哥一根手指頭就算了,現在連孩子也成了侄子侄女的對照組。 他們家,大女兒小學畢業,無所事事;二兒子小學畢業,無所事事;小女兒小學畢業,考上初中了,未來還不知道怎麼樣呢。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