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被出繼的長女(12)(1 / 2)

村裡的各種變化,林秋在58年底回家過春節的時候才瞭解到細節。看到大家都過的還不錯,她也就放心了。 58年的糧食,是她地裡收穫的最後一批糧。她把這批糧食都存進了空間。 工分制以後,村裡的收成就和她無緣了。 趁著過年在家,她自制了一批肉醬,用罐頭瓶子裝好,寄給了部隊裡的趙志傑等人。 這些年,大家一直保持聯絡。罐頭瓶子,是趙志傑他們寄來的罐頭吃完後留下的,林秋又廢物利用了。 在此後3年,她把糧食也分批寄到了部隊。城裡的供應糧在壓縮,部隊雖然能保證餓不死,但是日子也不好過了。林秋寄的糧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家的生活。 這些年,林秋從來沒有和林安邦一家聯絡過。但是林秋的事情,遠在部隊的林安邦基本上都知道。 訊息來源,就是這些和林秋聯絡的戰友。 老家的父母很少寫信,父親雖然識字,勉強能看信,但是寫信還是要拜託別人。 找別人寫信,通常也就是“家裡一切都好”這樣的話,不會說細節。 但是林秋寫信就不一樣了,家長裡短,她養的小雞在她的催生魔咒下瑟瑟發抖,她利民小叔對養魚的深情,她大堂哥繃著一張臉熬夜苦讀,她下雨天去上學的崩潰…… 老家的每個人、每一件事,在林秋的信裡都是鮮活生動的。 林秋每次來信,幾位叔伯就會湊到一起看,對於這些離開家鄉當兵的人來說,讀到這樣的信,總會讓他們想起自己的家鄉。那些在記憶中已經模糊的畫面,又會重新變得清晰起來。 所以,他們很愛看林秋的信,也期待著林秋來信。 林安邦也是忠實“讀者”之一,他從不扎堆,只是在大家都走了以後單獨找到趙志傑,希望能看看林秋寫的信。 每一次,趙志傑都會在心裡嘆息。 這都是何必呢? 是啊,何必呢?當初自己做了決定,如今的苦澀也都是自己活該。 這幾年,林秋對他的決絕無時無刻不在他的腦海中翻滾,他時常被愧疚和自責折磨的夜不能寐。 這些年,他已經想不起林秋的面容,但是當年他離開時,林秋悲傷絕望又帶著憤恨的眼神卻越發清晰。 不管心裡如何懊悔,他什麼也不能說,什麼也不能做。因為不管做什麼,似乎都是在繼續傷害林秋。她說的對,有些事情,是他無論如何都挽回不了的。 他不知道這輩子,他和林秋還有沒有和解的可能,但他希望林秋能過得好,他希望還有機會,親口跟她說對不起,不管林秋會不會原諒他。 林安邦的心理活動,林秋都不清楚。她正在享受自己的大學生活。 趕上了五年制的尾巴,林秋心裡是高興的,再過兩年,電機系就改成六年制了。 而且,現在清大學生的待遇很不錯,所有費用全免,還有助學金,每個月17.5元,一日三餐也是免費的,就算是最困難的時期,也經常能吃到葷腥。 在這裡,林秋還遇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她電機系的一位系友,江晏,江廣智的長子,江蕙的侄子。原主上輩子見過他。那時候他已經大學畢業回到部隊研究所工作,稱得上年輕有為,人人誇讚。 在原主和林安邦一家的爭吵中,江廣智全家都是“隱身”狀態,從不參與其中。原主對他們沒有任何好感。畢竟,法律雖然不再連坐了,情感上,人依然會遷怒。這是避免不了的。 他們見過面,但沒打過交道。原主在部隊一共也沒待多長時間。 這輩子,林秋更是和他們毫無交集。所以,她現在是不應該認識江晏的。 當然,江晏也不認識她。 林安邦的事情鬧出來的時候,江晏已經12歲,他是知道林安邦有個長女叫林秋的。 但是,一來,在以後的幾年裡,家裡人沒再提起過林秋,他差不多已經把這事忘了。 林秋雖然和部隊保持著聯絡,但是大家又不會公開談到她。就算是說起,也是幾個大人之間的談話,基本上沒人會主動和孩子說。 江廣智和林安邦兩家,就更不可能主動提起林秋了。說了,要是孩子追問起來,他們該怎麼回答呢? 二來,就算他想起來,他也壓根就想不到,此林秋就是彼林秋。畢竟林秋比他小六歲呢。而且林秋長得和林安邦一點也不像。 林安邦是這個時代最受歡迎的那種長相,濃眉大眼國字臉。林秋大概像她母親多一些,杏眼桃腮瓜子臉,身材纖細,看起來弱質纖纖的,這種模樣在這個時代可不吃香。 大學四年,林秋和所有的同學都保持著良好的溝通交流,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有赤子之心,是認真想為祖國做貢獻的。 她經常會在交談中不動聲色的啟發大家,讓大家時不常都能靈光一閃,自動自發的去研究和創新。 林秋自己不是科學家,她懂的多,是因為她學的多,可不是因為她自己擅長搞科研。 所以,她更傾向於給一點提示,讓各個位面自己的科研天才們去推動世界發展。 63年林秋大學畢業,主動要求回到家鄉支援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