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棟 耿棟和鄭學敏畢業之後留在京城工作,單位還給分了一套房子。 他們買的農家小院也很快拆遷,分了三套房子。 壯壯也很爭氣,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以後考個大學也是沒問題的。 京城這邊,70年代後期就開始計劃生育了。作為體制內員工,他們也只有壯壯這一個孩子。 每隔兩三年,夫妻倆帶著孩子回一趟老家,看望一下雙方父母,給帶點禮物,給一點過節費,別的也就沒有了。 耿爸耿媽看著小兒子一家,要說心裡不後悔,那是不可能的。但這倆人也不是死皮賴臉的人,當初分家的時候他們做了選擇,現在也只能咬牙堅持下去。 工廠越來越不景氣,大兒子夫妻賺的工資還不夠家裡的花銷,老兩口只好拿自己的退休金貼補家用,日子過的緊緊巴巴。 兩個孫子在父母的教導下,不管是交學費還是需要買什麼東西,都找爺爺奶奶要錢。 他們難道還能不給嗎? 每當這個時候,老兩口就嘆氣不止。 再後來,大兒子夫妻雙雙下崗,孫子也長大了,日子就更加艱難了。 耿爸跟耿媽說:“咱們做錯了啊。當初老大家的嫁過來就鬧著要你的工作,這人的品性就已經暴露了。咱們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為了他們,傷了老二的心。現在,咱們只能指望老大一家子,也只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了。” 耿大嫂跟耿大哥說:“現在爸媽年紀大了,老二是不是該給贍養費了?” 耿大哥看了她一眼,問道:“咱們給了嗎?” 耿大嫂:“咱們在跟前兒伺候呢。他們不伺候,總得給錢吧。” 耿大哥:“要是爸媽說,不用咱們伺候了,直接搬到老二那兒去,你怎麼辦?再說了,咱們伺候了嗎?爸媽現在身體硬朗,用的著你伺候了嗎?” 耿大嫂:“……” 她不可能和公婆分開,現在家裡的開銷全靠公婆撐著呢。 她知道家裡人都對她不滿,一切都是因為她嫁過來之後就鬧著接了婆婆的班。但是她有什麼辦法?她孃家日子苦,指望她拉拔呢,她有份工作,領了工資,多少補貼一點孃家,自己手裡有錢,過日子也更有底氣。 誰知道現在當工人不吃香了呢?誰知道當工人還能下崗啊? 她現在只能從公婆手裡摳錢,已經夾著尾巴做人了!還想讓她怎麼樣! 耿大哥告訴她:“別想了,當初分家怎麼分的,現在就怎麼辦。” 老二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和鄰居們聊天從來都是:“雖然我們是淨身出戶的,連一個碗都沒分到,但是畢竟是父母,哪能不孝敬呢?爸媽有養老金,不光能養活自己,還能養活大哥一家,也不需要我們出什麼錢,就是買點東西,給點過節費,是個心意。” 他從來沒有忘記當年受的委屈,怎麼可能和他平分贍養責任?更別說現在父母還沒用他們贍養呢。 “那老二夫妻在京城,拉扯一下侄子總可以吧,畢竟是做親叔叔的。” “搶他房間,讓他淨身出戶的侄子嗎?” 耿大嫂氣急敗壞:“你有完沒完!他就應該孝順父母!他就應該出贍養費!” 然而,耿家父母並不想配合她,他們也丟不起這個人。 但是,他們還是願意為了孫子考慮一下。 於是,有一年,耿棟回來的時候,耿爸跟他說:“京城的教學質量好,能不能讓你兩個侄子跟你到京城去讀書?” 耿棟意味不明的看了他一眼,問道:“您知道在京城讀書得交多少借讀費嗎?您知道在那兒讀了書也得回老家考試嗎?您知道京城講究素質教育,整體成績還不如咱們這兒高嗎?他們去京城讀書,吃飯住宿怎麼算?那可都是一大筆錢,大哥現在還沒找到新工作,能支付這麼多嗎?” 耿爸耿媽:“……” 他們是想讓孩子去你那裡吃住啊。但是看耿棟這個樣子,明顯是不會同意的。 他們還沒提要是孩子考不上大學,讓耿棟幫著找找工作的事兒呢! 算了,算了,不提了,就這樣吧。 已經離了心,拉不回來了。 從那以後,耿棟還是每年往家裡郵寄年貨,但是回來的次數變少了。 耿爸耿媽也瞭解了他的態度,沒再多說什麼。 說了也是給自己找不痛快,何必再說?喜歡快穿:在年代世界悠閒生活()快穿:在年代世界悠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