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親媽後媽都不當了(46)(1 / 1)

楊文遠去了省城,開啟了一學期回一次家的模式。 楊文珍就開啟了每個週末都去縣城幫忙的模式。 說到底,做父母的,總還是希望能多看看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有點糟心,看見了就想打,但看不見還是會想念。 楊勇和李曉西現在開明的很,楊文珍也願意多去倆人跟前兒儘儘孝心。順便幫忙規劃一下楊記的未來。 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後,楊勇和李曉西選擇在本地發展。一方面是因為在這兒熟門熟路,感覺自在,暫時不想走出舒適區,另一方面就是考慮到兒女的安排。兒子只是去上學,未來究竟如何,暫時還是個未知數,但是女兒可是在這兒端著鐵飯碗的,如果不出意外,會在這兒過一輩子。他們留在本縣,也是和女兒作伴。就算以後楊文遠畢業留在省城,那他還要結婚生孩子組建小家庭的,就讓他跟自己的小家好好過吧。 他們盡到做父母的義務,等兒子結婚的時候,該出聘禮出聘禮,該備房子備房子,但是就不跟他們一起生活了。他們不摻和兒子和兒媳婦的事兒,兒媳婦也別管公婆和大姑姐的事兒。大家保持適當的距離,各自安好。能親密最好,不能親密也沒關係。 女兒不嫁人不生娃的,做爹孃的還是得護著點兒。 這兩年,楊勇和李曉西一邊做生意一邊看書學習開闊眼界,他們是真的想通了。父母總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這所謂的“好”並不是孩子想要的,那麼,就會變成綁縛在孩子身上的枷鎖,反而成了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在外面會受到傷害,擔心孩子的一些選擇會被外人指指點點,擔心孩子會承受不住這些壓力和傷害,為了讓孩子免遭這些,他們首先對孩子指指點點,強行改變孩子的想法。為了不讓外人傷害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率先下手傷害她。 仔細想想,這種做法難道不是違背了愛孩子的初衷嗎? 大概在孩子眼裡,父母的指指點點比外人來的傷害更大。而如果能夠得到父母全心的愛和支援,那孩子就會有更多勇氣去面對外面的風風雨雨,會有更豁達的心境,也不會受到外面的傷害了。 這些考量,楊勇和李曉西沒有說出口,但是楊文珍看的明明白白。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改善的。他們可以互相抱怨,互相傷害,但是隻要換一種思路,他們也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成就。 楊勇和李曉西,現在就是人間理想型父母!他們家的每一個人,都變得更加勇敢,更加堅韌,內心也更加柔軟。 知道了倆人的決定,楊文珍抱著李曉西撒嬌:“媽,要是你們以後去省城,一定要帶上我啊。我這個老師,工資又沒多少,是隨時都可以不幹的,到時候你養我啊。” 李曉西一邊笑話她“你多大的人了,還跟我這兒膩歪”,一邊抱著她不撒手。 她伸手揉搓著女兒軟軟的發頂,心裡一片安寧。 楊勇在旁邊看的羨慕不已,可惜女兒大了,不能跟他這個老父親這般撒嬌了。但是感受著女兒對他們倆的親近,他心裡也是高興得很。 楊文珍幫著跑了各種手續,建起了一個小小的食品加工廠。還給他們買回來各種流程管理、風險控制、品質把關之類的書籍,給倆人找點精神慰藉。 老父母還是有點保守的,最起碼對於貸款創業這事兒就接受不能。在他們看來,有多大的本事端多大的飯碗,他們寧肯一點一點的擴大規模,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往下走。先試試水,如果真的可行,再擴大規模也不遲。 楊文珍當然沒有意見。她是為了讓父母高興,讓他們的人生更有奔頭,又不是真的想要發展什麼宏大事業。主次關係還是要搞清楚的。在這些小事情上和父母別苗頭,不值得! 說實話,楊勇和李曉西的事業心可比她大多了。人家只是不想一口吃成胖子,但是最終目的還是要吃成胖子的,只是需要細嚼慢嚥、多吃幾口而已。 等到產品陸續生產出來,楊文珍立刻把遠在省城的弟弟拉下了水,讓他抽空去省城的商場考察一下,跑跑業務,把自家產品推銷出去。 楊文遠:“……” 他還能說什麼呢?就當去社會實踐了唄。 這個時候的大學生,都有一股子雄心壯志在的,都以為進了大學就萬事大吉了,走出去就會受人尊重,畢竟是大學生兒呢,倍兒有面子。 正好讓楊小弟出去試試水,看看這個大學生的身份好不好使,順便經受一下社會的磨練。 事實證明,在這個年月,大學生的身份確實還是有點優勢的。最起碼你直不楞登的去敲門,人家一聽說是東山大學的學生,臉色並不會很難看,還會抽點時間聽聽你的想法,禮貌又客氣。 或許也是有點好奇心,想看看成功擠過獨木橋的大學生究竟有何高見吧。 大學生的身份,至少是塊很好的敲門磚。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