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雋一瞧,果然地上這一灘那一灘,仿若稀屎幹了的痕跡,都是爛柿子留下的。而樹冠還掛著幾顆果實,風一吹,搖搖晃晃,指不定哪天也掉下來。
“這麼多年,真沒人吃過?”
“反正我記著沒有!”
王雋對這棵樹很感興趣,拍了好多照片,笑道:“這裡能做景點的,鄉親們沒事拍拍影片,我們推廣一下,就有遊客來了。”
“鳥不拉屎的地方,誰上這旅遊啊?”
白永輝撇撇嘴,回到車上,繼續往村裡開。經過這個小插曲,倆人的話也多了起來,自然聊起了天。
“富平其實是個好地方,幾十年前遍地都是柿子樹,那會缺糧食嘛,人都吃不飽,所以都砍了種糧食。
後來能吃飽飯了,又說什麼退林,退林……”
“退耕還林!”
“哦對,柿子又重新種了,但種歸種,賣不出去啊!那會村裡的人都騎腳踏車,騎摩托,跑到西安、銅川賣貨。
大概十幾年前吧……”
白永輝回憶了一下,道:“韓國人就來了,他們可喜歡吃柿餅了,人家發達嘛,聽說還有柿子醋、柿子茶、護膚品什麼的,聽說還能用柿子做染料染衣服,咱也不知道咋染的。
完了就收購,開始2塊錢,後來漲到6塊錢。
那會確實掙著錢了,每斤利潤能有2塊,村裡人一瞧,好傢伙,這不種柿子等啥呢?
家家戶戶做柿餅,產量越來越大,韓國人每年都來,但慢慢的價格越來越低,現在每斤利潤只有幾毛錢了。我們合作社今年能出100多噸柿餅,按他們的價格,也就掙個辛苦錢。”
“能有個10萬塊?”
“差不多吧!”
王雋瞧他憤憤不平的樣子,道:“這是一種經濟手段,簡單說,先給你們利潤,但渠道始終掌握在他們手裡,等你們產量上升,加工戶也多了,對他們越來越依賴,啪的壓價,你們還沒辦法抗爭。”
“養豬唄豬肥了就殺?”
“呃……這麼理解也對!”
(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