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時空》首播是在《新聞聯播》之後,然後央視在白天會播2-3次左右,通常在比賽、新聞報道的間歇時播放。
全民看奧運,這樣面向的觀眾群也無比龐大,不僅僅是中老年人。
《錯位時空》引起如此熱議,自然也入了眼。
「初中的時候有一次逃學,因為作業沒寫完怕去學校挨批,我知道去網咖家裡人肯定能找到,然後我就去烈士陵園趴了一天,寫了一天作業。一點都不覺得害怕,因為就算隔著一個世界,我知道他們也會保護我。」
「其實我們不是不喜歡主旋律,關鍵拍的是好看,姚司令懂年輕人的需求,再適合不過了!」
社群也在議論這部《錯位時空》,大體觀點就是:姚司令出手做主旋律,大家儘可放心,這次比《少年》更輕薄,更具感染力,更讓人稀里嘩啦。
不過現在原創者稀少,圈子裡蠢蠢欲動,大眾沒啥反應。
「1908年,報刊上登出了三個問題:什麼時候中國才能派人參加奧運會?什麼時候中國人才有一枚自己的奧運金牌?什麼時候中國才能舉辦一豈自己的奧運會?」
這不是書本上死硬的文字,也不是傳統主旋律偉光正的刻畫,而是將一種家國情懷進行高度濃縮,用一種更符合大眾閱讀感受的形式,在短短几分鐘內填入觀眾的基因記憶裡。
林藍然對著螢幕,捂著臉,呆坐了好久,才抹抹著心幹了的眼睛去洗了把臉,回來後莫名有一種發洩通透的感覺。
還有人發帖呼籲:
「你留在風中搖曳的這抹紅,在心中,心中……」
就像英國人懷念他們的維多利亞,西班牙人懷念他們的大航海,美國人為他們的現代文明而優越感十足。
不少人表示贊同:
「開幕式入場的時候,聽見伊拉克只有五名運動員,我驚訝了一下,然後突然就想起,當初我們甚至只有一個人。」
「女的怎麼了?我又不介意!」
還有哀悼日當天,廣場上,一邊哭一邊吶喊著「中國加油」的那一張張稚嫩的面孔,他們彷彿一夜間長大了懂得什麼叫家國,什麼叫苦難與失望。
「總理,您看見了嗎?現在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