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一天,眾人都是在提心吊膽的情況下過的,好訊息是遇到了一個水潭。 這時候的人也沒人管幹淨不乾淨了,都去水潭裡,將自己的水囊灌滿。 因為有了水,隊伍裡的緊張氣氛有所緩和,但眾人心裡仍舊繃著一根弦。 或許是因為心裡的緊張,身上的疼痛和疲憊反倒不那麼明顯了,大隊伍前進的時候,每個人都努力的往前走,不敢掉隊。 甚至都不用官差再去督促了。 就怕落單後再碰見野獸。 又提心吊膽的走了兩日,才終於離開了這條山道。 雖然前面也是山,要走的路也是山路,但好歹中間有這麼一段緩衝,而且就在山腳下的這段路上,終於看到了驛站。 眾人緊繃的情緒,這才稍稍得到緩解,精神一放鬆下來,人就覺得格外疲勞。 看到前面的隊伍停了,許多人都不等官差吩咐,就直接席地而坐了。 雖然站在這邊,遠遠的就能看到前面的那座山,不過望山跑死馬,據驛站的人說,哪怕站在這裡可以看到那座山,但就憑流放隊伍的速度,走一天也到不了。 行吧。 隊伍裡這麼多受傷的,大家的狀態又不好,再加上人又多,原本行進的速度就慢,所以人家說的也沒錯,恐怕一天時間還真走不到。 不過,此時雖然才中午,官差們還是決定就在此歇息。 實在是這幾天心頭的那根弦繃得太緊了,特別是這群囚犯緊張,這群官差更緊張,畢竟誰不惜命? 若不是吃的就是這碗飯,若不是恰好被上司派來押送這些流放人員,誰又願意跋山涉水的跟著出來? 吃點苦受點累也就罷了,若是連性命也搭上,那可就太不值了。 畢竟京城還有父母妻兒在家裡等待。 驛站裡有水井,不過隊伍裡的人太多,所以只能排隊打水,這活依舊還是家裡三個男人的。 女人則負責在路邊,山腳下撿柴,挖野菜,準備生火做飯…… 山腳下住的村民,看到這邊有大隊伍經過,也紛紛挑著擔子,揹著竹筐,來他們這邊都是從山裡找到的山貨。 尤其是一些曬乾的蘑菇,菜乾等,這些可是好東西,雖然天氣炎熱,但這些曬乾了的東西還是可以長時間存放的。 梁家人自然沒有放過機會,英娘將孩子往丈夫懷裡一塞,跟著兩個嫂子就去買山貨去了。 或許是因為梁朝明的投餵,梁志軒小朋友顯得很精神,感覺自己落入了親爹的懷抱,朝著他咧開沒牙的小嘴笑了。 梁朝明的內心深處忽然就柔軟了一下。 過了許久,三個女人才抬著一個竹筐回來了,裡面是滿滿的各種幹蘑菇,乾菜幹,野栗子等山貨。 劫後餘生的人們吃著粗茶淡飯,卻感覺異常安心。 等到了下一座山的山路上,雖然沒有遇到野獸,感覺有好幾個人被毒蛇咬傷了,還有的人被毒蟲咬了,被咬過的地方腫的跟發麵饅頭似的,而且又癢又疼,看著就很嚇人。 梁家人幸虧早有準備,睡覺的時候在四周撒上了驅蟲的藥粉,白日裡每個人的身上也掛上了裝有驅蟲藥的荷包。 但仍然防不住有些小蟲…… 流放的隊伍走了三個半月,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而隊伍裡的人數,差不多減少了一半…… 這一路上可謂是十分艱難,先不說經常缺水缺糧,還遇到了不少野獸,造成了不少傷亡,山匪倒是沒有遇到,可能一來是因為流放隊伍的人數太多,二來也是犯人身上沒多少油水,三來也是那些官著手裡就握著明晃晃的鋼刀呢。 那玩意兒穿在身上,是真的能要人命的。 而且本朝規定,凡為山匪流寇者,人人得而誅之。 也就是說,只要這些官差認定了自己這方是山匪流寇,就可以隨意砍殺,甚至殺了之後都不需要報告當地官府。 能落草為寇的,大多都是活不下去的或被朝廷通緝不敢進入居住區的,誰也不願意為了搶這樣一支窮隊伍,而丟失了性命。 除了這些,路上還遇到了好多場暴雨和大雨,不過眾人在淋了幾次之後就長了記性,基本上都準備了雨布。 而且隊伍裡90%以上的人都有了車,最次的也是手推車,上面裝著沿途買的東西,以及口糧。 畢竟僅靠官差發的那點口糧,怎麼可能吃飽肚子,吃不飽又哪裡有力氣趕路? 最讓人難受的就是這裡的各種毒蟲毒蛇了,簡直是防不勝防,一旦被咬了,又會又腫又痛又癢,讓人恨不得拿刀生生將那塊肉剜下去。 現在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眾人的心情很是複雜,有終於不用趕路的放鬆,也有對未來滿滿的擔憂。 嶺南這邊山多,而他們這群囚犯就被趕進了山裡,山腳下這邊有士兵把守,不允許他們離開。 至於說會不會從山的其他位置逃出去,拜託,這個地方是特意挑選的,四周懸崖峭壁居多,而且還山連著山。 好處就是這裡面夠大。 梁朝明一家在進了山後,也沒敢往山裡去,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馬車進不去。 作為一個穿越老油條,這種在叢林裡野外生存式的蓋房子,梁朝明是很熟悉的。 安頓好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