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雨滴落在油布上的聲音,就讓人覺得冷。 氣溫也確實下降了不少,儘管現在是夏季,但一家人還是蓋上了被子。 好在他們家有四床被子,勉強也夠蓋了。 但有的人就慘了,甚至還有人忘了買雨布,這一下渾身上下都被雨淋透了。 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連個避雨的地方都沒有。 好在雨下了沒多久,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停了。 大雨停後竟然有了風溼漉漉的衣服貼在身上,再被小風這麼一吹,有人竟然凍得打起了哆嗦。 官差倒是想指揮眾人生堆火烤一烤,但問題是路邊的雜草和樹經過雨水這麼一澆,溼漉漉的根本就點不起火。 幸好天亮後,太陽就出來了,身上的衣服很快就被曬乾了,但這場大雨仍舊讓不少人患上了風寒。 梁朝明皺緊了眉頭,在大家喝的水裡又加了回春丹,沒辦法,因為沒有乾柴火,今天早上是沒法煮粥了,只能加在水裡了。 他們一家都躲在車裡,倒是沒有被雨淋到,不用擔心感冒,可問題是周圍有許多感冒的人,傳染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只好讓他們喝加了回春丹的水,給他們增加點抵抗力。 雖然太陽出來了,但下過雨的路面還是一片泥濘,隊伍前進的速度更慢了。 到了下午2點左右的時候,終於遠遠的看到了一座城池的輪廓,等到了城外,大隊伍在外面等著,官差就帶著文書進城去聯絡當地官員了。 這種情況下,自然就需要當地官員的協助了,比如他們需要藥材。 很快,城裡出來了一支隊伍,就在城外架起了一口口大鍋,開始煮藥。 隊伍裡的人拿著碗,排著隊去領藥。 這藥是治療風寒的。 梁家人自然也去了,梁朝明也沒有阻攔,總不能說我給你們吃了回春丹,用不著再喝這些苦藥湯子了吧? 反正是有病治病,無病預防。 官差是這樣說的。 不過樑朝明自己沒喝,也沒讓英娘喝,她現在還在哺乳期,所以這些藥能不喝就別喝了,有他在,也不用擔心生病的問題。 喝完了藥當天也沒走,當地官員給找了個莊子,將所有人都安排了進去讓他們在這裡休息半日,明日一早再趕路。 而實際情況是,官差中有人病了。 趁著這個機會,梁朝明又出去採買了一番,這一次按照家裡的人口,人均一頂斗笠。 帶著東西回來的時候,就看到丞相家那邊的人過來了(下文簡稱主家),而且似乎與自家發生了爭執。 梁朝明加快了腳步走過去,才聽明白了主家那邊是過來借銀子的,沒有銀子借糧食也可以。 他們那邊畢竟是重點照顧物件,所以當初在被下大獄的時候,東西都被抄家抄光了,就連他們的身上也都被搜過了身。 所以身上剩下的銀票沒有多少了,畢竟是一大家子人,他們擔心接下來會吃不飽,又見梁朝明這邊買的東西不少,知道他們不缺銀子,就想過來借。 梁老太太當然不會借。 先不說自家現在這種狀況,都是受了主家的連累,就說現在流放期間沒處賺銀子去,那也是花一點少一點。 更何況還得留著打點官差。 梁老爺子倒是想借,然而他身上又沒有銀子。 當時身上的荷包,在被打了板子之後,昏昏沉沉之間,也不知被誰順手摸去了,所以他雖然沒有被搜身,但實際上身上也沒有銀子。 雖然他不知道是被誰拿去的,但卻知道幹這事的一定是行刑的官差。 因為凡是捱過板子的,那些官差幾乎都會上前搜尋一番~~這原本就是不成文的規矩,這事他以前就知道。 良家的女眷,雖然或多或少都存了點,但實際上若是沒有梁朝明空間裡那些銀子的貼補,他們的日子也比主家那邊好不到哪裡去。 所以當梁老爺子表示自己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主家那邊過來的七少爺就惱了。 梁老爺子跟主家那邊只是堂兄弟的關係,這些年又鮮少走動,主要是主家那邊官居高位,就有點看不上這些旁支了。 誰讓旁支這些年一直都沒有出過一個人才,文不成武不就的,文采最好的也就是考了個舉人,連個進士都沒考上。 可不就遭了主家那邊的嫌棄了嗎? 要說這位七少爺也是有點拎不清,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狀況,明明是來借錢的,還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施捨的狀態,好像不是來借錢的,而是來施捨的。 在聽到梁老爺子說他們也沒有銀子了的時候,頓時冷哼一聲。 “三叔,一筆寫不出一個梁字,好歹咱們都是一家的,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 不就是借你們家點銀子嗎?又不是不還,這些年你們家藉著我們家的名頭,佔了多少便宜,現在不過就是借點銀子,你怎麼就不肯借!” 梁老爺子滿臉苦澀:“賢侄,非是我不想借,是真的沒有。” 梁老太太給了梁朝明多少銀子,梁老爺子是知道的,但置辦了這許多東西,梁老太太給的那點顏色壓根就不夠用,他心裡跟明鏡似的。 知道其他的都是小兒子貼補的。 但小兒子跟自己一樣,也是捱了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