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院子裡加蓋了兩間廂房。 因為家裡的人口太多,他既然想將家裡人都帶到縣城裡來住,僅僅這一套房子肯定是不夠的。 所以他又在離著這套鋪面不遠的地方買了一套小院子。 小院子不大,三間正房,三間廂房,有前後兩個院子,前院約有150平左右,後院也差不多有100平。 至於開什麼店,梁朝明想的也很明白,就開個雜貨鋪子。 這樣的鋪子不打眼,這附近的住戶不少,再加上這個地方雖然偏一點,但卻是從東城門進城的必經之路。 宣沛縣共有兩座城門,一東一西,分別稱為東城門和西城門。 這條路上雖說已經有了一間雜貨鋪子,但卻離的梁朝明找的這一間比較遠,所以就算是受影響,也受不了多少。 開雜貨鋪子有個好處,那就是不容易被人惦記,畢竟賣的都是小東西,利潤也薄。 若是真開家酒樓什麼的,他倒不是沒有這個實力,但如果只是開個普通酒樓,這個地角肯定是不行,如果是開個特色酒樓,他們家無權無勢的也保不住。 所以飛不高跌不著,掙的錢夠一家人吃喝就不錯。 還有一點就是,原主就是個普通的古代人,就算是梁朝明花費力氣給他掙下一份大家業,等他自己回來了,恐怕也守不住。 把這一切搞定,梁朝明就回了家。 晚上等孩子們都上床睡覺了,梁朝明來到了老太太和老頭屋裡。 “娘,把大房和三房都請過來吧,兒子今天有話要說。” “什麼事啊?你不會是在外邊闖禍了吧?” 梁老頭立刻緊張起來,一雙眼睛睜的比平時大了很多。 “爹,瞧您說的這是什麼話,我是那麼不靠譜的人嗎?您放心,我今天要說的這事啊,絕對是好事。” 梁老頭的神情這才放鬆了幾分,大睜的眼睛也小了一圈:“好事啊,那行,老婆子,你去將大房二房的人都叫過來。” “行,我去。” 梁老太太答應一聲出門去了,梁老頭目光灼灼的盯著二兒子:“老二呀,你先給爹透個實底兒,究竟是什麼事?” 他之所以安排了自家老婆子去叫大房三房,沒安排二兒子去,就是想提前探個底。 梁朝明微微一笑,壓低了聲音:“爹,你二兒子我出息了!” “哦,怎麼出息了。” “我發財了。” “你發了什麼財了,仔細給爹說說。” “哎呀,這個呀,說來就話長了,爹,你容我想想從哪裡開始說起。” 梁老頭有些著急,兩人在這兒嘚啵嘚你來我往地交鋒,半天也沒說到點子上,梁老頭都想逮住這個二兒子揍一頓了。 好在梁朝明也沒繼續逗梁老頭:“爹,我在山裡挖到了好大一棵山參,我把它賣了,給咱家置辦了一份產業。” “什麼產業?賣了多少銀子,你怎麼不先把銀子拿回來呢?” “這個我一會再說。” 兩人正說著話,兩老太太已經領著大房兩口子和三房兩口子進來了。 梁朝明清了清嗓子:“前兩天我在山上挖了一株野山參,挺大個。 我沒敢在咱這裡出手,就去了一趟府城。” 梁朝明說到這裡,就看到大傢伙集體瞪大了眼睛,梁老太太已經坐不住了:“老二啊,你賣了多少銀子?” 梁朝明伸出三根指頭晃了晃:“300兩。” 又道:“不過呢,這個銀子我沒敢拿回來。” “那你藏哪去了,放在外面,萬一被別人拿走了怎麼辦?” 原本多少知道了點訊息,已經冷靜下來的梁老頭頓時急了。 “爹,您彆著急呀,聽我慢慢說。 就咱們家這個情況,就算是銀子拿回來也不敢花,這要是咱家忽然大魚大肉的吃,難保不會被人惦記上。 可是這錢留著不花,放在手裡也讓人不放心,畢竟萬一哪一天走漏了風聲,那可就招賊了。” 梁朝明這話並不是無的放矢,兩年前還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隔壁村有一家也是挖到了一株野山參,在縣城裡賣了80兩銀子,一家人沒捨得花,偷偷的存著。 結果也不知道是走漏了風聲,還是家裡出了內賊,銀子在家裡藏了還不到半個月,就被人偷走了。 被偷走的不僅僅是賣野山參的這80兩銀子,就連他們家積攢下來的碎銀子和銅錢,也一併被偷走了,簡直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這事當時在十里八村都傳開了,80兩銀子對農家來說絕對是一筆鉅款,當時還驚動了官府,不過最後還是什麼都沒找回來。 現在那家的日子過得比以前還苦。 梁朝明接著又道:“所以我就想啊,這300兩銀子無論是帶回來還是不帶回來,都是亦莊隱形的禍患,倒不如直接置辦成產業,咱們舉家搬遷,搬到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這樣平日裡就算是吃好點穿好點,也不容易招人惦記。 所以我就在縣城裡置辦了一套門面房,還有一套院子,咱們一家都搬過去,隨便做點什麼小買賣,也足夠養活咱們自己了。 再不濟就是打點零工,每天也能有個二三十文的收入,怎麼也比在鄉下種地強。” 梁朝明這話倒是說的不假,因為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