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這兩塊小點心,見梁朝明沒有拿第3塊的意思,小太監立刻很有眼色的地上了一條帕子,梁朝明擦了擦手,又把帕子扔回了小太監懷裡,大踏步向宮外走去。 他現在已經理清了原主的記憶,也知道這是來了一個什麼時間點。 南方發生了水災,導致許多民眾流離失所,朝廷要賑災,為了表明朝廷對民眾的重視,就得派個有重量的人去,於是原主就像一塊哪裡用得上就往哪裡搬的磚,被派到南方賑災去了。 但是吧,水災淹死了不少人和動物,尤其是家禽死的格外多,當地官府自顧不暇,就沒有及時的處理這些屍體。 結果水災之後就是高熱,導致漂浮和淹沒在水中的這些屍體快速腐爛,於是就爆發了瘟疫。 這次瘟疫爆發的又快又急,原主這邊整頓好了出發,但因古代的運輸條件限制,一路行進的速度並不快,還沒等他到達地方,爆發瘟疫的訊息就傳來了。 原主當機立斷,對南方的幾座城進行了封城,通往北方的幾條路也都被截斷了,這才讓瘟疫沒有擴散至全國。 隨後又緊急招募醫者,許以重利,共同研究治療瘟疫的方子,那些屍體也因此得到了妥善的火化處理。 知道做這一切的是當朝的二皇子,活下來的人感恩戴德,一時間二皇子的聲望空前高漲,甚至壓過了皇帝。 皇帝嘴上讚揚,心裡卻開始忌憚原主,暗地裡派了暗衛過來刺殺,原主雖然也帶了侍衛和暗衛,但他們在明,對方在暗。 更何況原主也沒想過親生父親會對自己下手,一時不察,還真受了傷。 如果不是原主有先見之明,隨行帶走了幾名府醫,只怕這一次就真的再也回不來了。 不過在梁朝明看來,其實這裡面有些劇情比較牽強,比如瘟疫,哪裡是那麼容易治好的? 偏偏原主召集的人很快就能研究出治療瘟疫的方子,才能找到大量藥材去醫治那些生病的人…… 不過這些不合理的地方跟他無關,他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就行了。 皇帝讓他三日後出發,他自然會遵從命令。 好在原主並不缺錢,梁朝明回到明王府,立刻就安排了人,拿了銀子去買藥材。 誰讓他有著金手指,知道那長治了瘟疫的藥方呢,自然是得提前備好藥。 明王妃聽完他回來了,見他一直沒回後院,就安排了侍女過來請他去後院用膳。 梁朝明也沒有拒絕。 這位是原主的老婆,明媒正娶的正妃,將來等他榮登大寶之後,還會是未來的國母,自然是得敬著。 最少也得給她最起碼的尊重。 更何況他現在就要出去賑災了,於情於理都該跟明王妃交代一聲。 明王妃就站在院子裡,遠遠的看見梁朝明來了,這才朝著身邊的人吩咐道:“王爺來了,吩咐人上菜吧。” 身邊的婆子福了福身,應了聲是,自去安排了。 “王爺。” 梁朝明走到明王妃跟前,明王妃嫋嫋婷婷的給他行了個禮。 “王妃不必多禮,不是要用膳嗎?正好本王也餓了。” 前後進了屋,兩人在桌前坐下,有太監和侍女將一盤盤烹飪精美的菜餚擺上了桌,梁朝明拿起筷子開始吃飯。 旁邊的小太監要給他佈菜,被他攔住了。 古人講究個食不言寢不語,兩人不言不語的吃完了飯,梁朝明撂下筷子,接過小太監遞過來的帕子擦了擦嘴。 “父皇派我去南方賑災,這幾日我會很忙,就不來後院了,這後院你就多費費心,有那不長眼的,該怎麼罰就怎麼罰,不用顧及我這邊。” 原主後院有一個不省心的側妃。 原主是皇子,所以有一位正妃,兩位側妃。 這兩位側妃,一位是餘大學士家的嫡次女餘瑤,一位是田侍郎家的嫡女田穎兒。 那位不省心的側妃就是餘瑤。 平心而論,原主後院裡的這些鶯鶯燕燕,餘瑤確實算得上是顏值擔當了,又正是花一樣的年紀,原主難免就多嬌寵了幾分。 餘瑤又是個會沿杆子向上爬的,仗著原主的寵愛,並不把田側妃和明王妃看在眼裡,時不時的就要鬧點么蛾子,找找在原主心裡的存在感。 原主覺得這是小情趣,但在梁朝明看來,狗屁的小情趣,這分明就是個作精! 怕自己這段時間不在,她若是在鬧么蛾子,明王妃這邊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好做的太過,所以才有此囑咐。 言外之意就是,不用看我的面子,餘瑤如果在作天作地,儘管往死裡虐她! 明王妃早就看不慣餘側妃了,只是礙於原主對她的寵愛,哪怕她闖了禍,罰她的手段也是不痛不癢的。 比如抄幾卷佛經,或者是禁足一個月之類的,這也就讓餘瑤更加有恃無恐。 換到梁朝明這裡,才不會慣著她。 明王妃先是愣了一下,緊接著臉上就露出了喜色。 梁朝明看破不說破:“走之前我就不來後院了,管家權既然在你手裡,那你就好好管理這個家。” 說完站起來,就要往外面走。 明王妃的臉色變了變,但終究也沒說出什麼挽留的話來,只是站起身,在他背後福了福身:“恭送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