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該起了,今天還要趕路呢,走晚了就趕不上午食了。” 一個公鴨嗓子在耳邊響起,梁朝明睜開眼睛就看到一個十四五歲正處於變聲期的少年,正拿一雙眼睛瞪著他。 那眼中似乎還帶著些譴責以及焦急。 梁朝明懵了一下。 看這少年的打扮,半衫長褲,腰上還繫了一根絲絛,分明是書童家僕一類的裝扮,口中又稱自己為少爺,那就證明自己是主,這少年是僕。 既是僕,何以敢對主子露出這種眼神? 看他的表情做派,似乎是早對這種情況早已習以為常,難道原主跟他的關係特別好? 好到可以無視主僕關係? 不怪梁朝明這麼想,確實是有一些腦抽的,喜歡把從小陪在身邊一起長大的丫鬟書童,當作兄弟姐妹,甚至比親的兄弟姐妹還親。 原主該不會就是這種腦抽的吧? “少爺,你可醒了,我都喊你半天了,快起來吧,再不起,回家都趕不上午食了,到時小姐又該埋怨您了。” 那少年一邊說著,一邊將原主搭在旁邊椅子上的衣衫拿了過來,把梁朝明的床邊一扔,催促道:“少爺快起吧,洗漱的水我都給你準備好了。” 梁朝明不動聲色的瞅了他一眼:“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 “公子,我伺候你穿衣吧。”那少年直接忽略了梁朝明的話,積極的拿起旁邊的衣服就開始擺弄。 梁朝明伸手製止了他:“我說我知道了,我讓你出去!你聾嗎?是沒聽到還是故意給我裝聾?” 少年聞言,頓時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臉上滿是委屈,委屈中又帶著點倔強和憤憤不平:“公子這是怎麼了,是青竹什麼地方做錯了嗎?” 梁朝明揉了揉額頭,用更加不耐煩的聲音道:“出去!” 少年用力抿了一下雙唇,眼中閃過一絲惡毒,原地躊躇了幾秒,還是乖乖的退了出去。 見那少年出去了,卻沒關房門,梁朝明赤著腳下床,跟過去將房門砰的一聲關上了,順便還拿起豎在門後的門栓,咔嚓一聲將門插了。 躺到床上開始接收記憶。 這是一個古代位面。 原主名叫梁朝明,家住在三文縣上良村,前年剛剛考中童生,現在在縣城一家書院裡讀書,學習成績中等偏上,算是好的那一批,但也算不上拔尖。 原主的父親名叫梁勇,母親崔氏,上面有兩個哥哥,分別叫梁朝山,梁朝河,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名叫梁璐璐。 大哥已經成家,娶妻小王氏,乃是大伯母本家的一個遠房侄女。 小王氏現在已經有了4個月的身孕,二哥今年只有十六歲,梁朝明今年是十四歲,梁璐璐今年只有八歲。 梁爺爺,梁奶奶也在世。 梁父那一輩也並不是只有梁父一個兒子,梁爺爺梁奶奶共生了三兒兩女。 梁勇是老么,上面兩個哥哥,兩個姐姐。 梁大伯叫樑棟,梁二伯叫梁啟,原主的父親是梁老三梁勇。 梁家在上樑村是大戶人家,也就是俗稱的地主,一大家子也沒分家,不過是加蓋了幾棟院子,三個兒子每家一棟院子。 這些院子連在一起,像眾星拱月一般,將主宅圍在中間。 主宅自然是梁爺爺和梁奶奶住了。 兩個姑姑有一個嫁在了本村,一個嫁在了鄰村。 梁大伯娶妻王氏,家有兩兒兩女,分別叫梁朝根,梁朝柱,梁蝶,梁玉。 梁二伯娶妻張氏,家中有兩個兒子,分別叫梁朝南,梁朝東。 原主家就是三兒一女了。 上良村還算富裕,只因離著鎮子很近,步行只要十幾分鍾就能到鎮上。 正因為離得近,村裡人農閒的時候,都喜歡挑些農產品,以及山貨什麼得去鎮上賣。 原主以前是在鎮上讀書的,考上童生之後,父親狠了狠心給他買了個書童,起名青竹,之後就被父親送到了縣城的文義書院,還在縣城租了個小院,平日裡就由青竹照顧原主的飲食起居。 原主一家人最心疼的就是妹妹梁璐璐,尤其是原主,更是把這個妹妹往心肝裡吞。 原主的父母也不遑多讓,誰讓崔氏一連三胎都生了兒子,一直到第四胎,才生了這麼一個寶貝閨女呢? 在這個重男輕女的時代,也依舊抵不過物以稀為貴。 梁璐璐從小就嘴甜,哄起人來更是一套一套的,從原主手裡要了不少東西。 原主在外讀書,手裡是多少有點銀子的,每次休沐回家,都會給妹妹買上點禮物,剛開始的時候每次收到原主買來的禮物,還會甜甜的說句謝謝三哥,最喜歡三哥之類的,但次數多了,梁璐璐就習以為常了。 每次原主回家,都會吵著要禮物,若是哪一次忘了買,梁璐璐就會生氣,一整天都不搭理原主,無論原主如何伏低做小,小意討好,就是一副沒有禮物就哄不好我的樣子。 就連父親母親也譴責他,嫌棄他連給妹妹買禮物的事都會忘記,又不是花他自己的銀子,銀子也是父母給的,怎麼就不能給妹妹買點禮物了? 所以從那以後,每次原主回家,都不會再忘記給小妹買一件禮物,或是一朵頭花,或是一副耳環,或是一方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