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佐,被圍困的三天,不斷向上級旅團發出電報,請求增援,或者撤退。
東面的戰鬥,他們可以看見,也可以聽見,那是相當震驚。
日軍拒絕了。
因為,大本營已經瞭解了淞滬一帶和金陵一帶的戰況,正在設法進行國際斡旋。
什麼意思?
他們以為,中國軍隊現有地武器彈藥,尤其是坦克和遠端重炮,都是某些國家干預的結果,是送給中國人的。
所以,他們決心,繼續維持前面戰線,苦苦支撐待變。
東瀛派遣了很多情報人員,很多外交人員,明的暗的,向幾個工業大國,軍事先進強國,不斷試探,提議,談判,請求禁止援助中國軍隊。
大本營認為,只要斷絕了先進武器,中國軍隊不值得一提!
那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如果現在撤退了,就會崩壞整個軍隊計程車氣,讓東洋國在國軍上丟醜。
在此戰略主導下,日軍決定,持續援助前線的各個部隊和陣地,防線,儘量遲滯中國軍隊的進攻。
而三天以來,中國軍隊的東征軍,並未有實質性地進攻,尤其是在江岸地區,中國軍隊最為強大的攻擊部隊停止了前進,讓前線日軍電訊傳來了以後,大本營和各級司令部,都很高興看,以為中國軍隊的武器彈藥消耗很大,先進武器已經沒有了。
日軍增加了信心,鷹牌人物更是強硬表態,於是,遠近一波波向前方運輸。
日軍的援軍有一個聯隊,分成八個增援梯隊,儘量分散。
除了本聯隊的物資外,日軍還有援助守軍的大批彈藥。
為了強化戰鬥力,日軍的援軍,大量增加了炮火和炮彈。
日軍第一增援分隊到來的時候,400餘人,十幾艘小船,運載士兵,十幾艘炮艇保護登陸,十幾艘小船,運輸物資。
本來很緊張的日軍,準備在登陸時候,大戰一場的。
可是,中國軍隊匆匆撤退了。
日軍大喜!
部隊長桃月永明中佐,喜出望外,立刻下令炮艇備戰,一字兒擺開,前面的部隊船隻和小艇,迅速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