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環節都有錢可賺。
然而,她的啟動資金有限,難以參與這些大專案。
儘管如此,周喬還是樂觀地說:“只要有人才有機會,而鵬城特區人山人海,機會自然不會少。”
她相信,即便是在混亂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之路,不必擔心還在籌備的事。
特區成立後,數以萬計的建設工人如潮水般湧向南方,他們創造了令人驚歎的“鵬城速度”,最快速度時一天就能建起一層樓!
隨著外資工廠在鵬城安家落戶,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於此。
這些新居民對日常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而本地原住民,多為漁民出身,還未能完全適應這種變化的速度。
對於那些前來鵬城尋找機會的人來說,這裡都是希望。
“白姐,考慮過做服裝生意嗎?”周喬問白秀莉。
白秀莉望著她,心中疑惑:不是說好要在這裡發展嗎?
“我們可以提供既美觀又實惠的衣服,薄利多銷,相信會受到特區人民的喜愛。”周喬解釋道。
她在羊城進貨,然後將商品帶到鳳城銷售,走的是高階路線,因為必須和當地產品有所區別。
然而,鵬城正在快速發展,這裡的淘金者不同於鳳城的工人,他們沒有穩定的月工資、住房、教育和醫療保障,所以更傾向於選擇價效比高的商品。
實際上,原住民也透過香港流入的“水貨”賺了不少錢,但他們尚未習慣如何消費這筆財富。
鵬城雖然有了一些可以花錢的地方,但大多數原住民還不算非常富裕。
“我們可以從羊城批發便宜的服裝到鵬城賣,再把特區裡的低價電子產品帶出來……就這樣賺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