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於曾經沒有自主支配資金的周麗梅來說,這卻是從未體驗過的奢侈品。
回憶起初見周麗梅時,她的形象黑瘦乾癟,雙手佈滿裂口。
離開日河村後,周喬決心好好照顧伯母。
她用熱水和肥皂細心清潔周麗梅的雙手,剪短指甲,然後厚厚地塗抹上蛤蜊油,用熱毛巾包裹起來。
透過這樣的護理,短短半個月不到,周麗梅的手就恢復了許多。
為了避免周麗梅接觸冷水,周喬儘量在洗衣做飯時加入熱水。
家裡的蜂窩煤便宜又實用,保證了全天都有熱水可用。
當然,更多時候,周喬會主動承擔家務,儘管她的廚藝並不精湛,但她知道如何用好的食材彌補不足。
比如,她會熬製豬油,在麵條中加入一小塊豬油、醬油和蔥花,使簡單的掛麵變得香氣四溢。
偶爾,她還會做肉臊子,為周麗梅提供豐富的口味選擇。
由於防寒服和鴨絨服滯銷,周喬今天決定留在家中複習。
當她燜好排骨時,周麗梅帶著濃重油渣味的籮筐回來了。
“你做飯了?”周麗梅聞到排骨的香味問道,“於奶奶回來了嗎?”
想到鄰居於奶奶,周麗梅總是心存關懷,儘管老人對她們並不親熱。
平時有什麼好吃的,周麗梅都會問於奶奶要不要一起,可惜老人從未接受過她們的好意。
現在,看到於奶奶的掃帚放在牆角,房門緊閉,周喬意識到老人可能已經回家。
除了中午買菜時出門,她整個下午都在看書,沒注意到於奶奶的動靜。
考慮到老人年紀已高,周喬不敢怠慢,連續喊了幾聲“於奶奶”,卻無人回應。
她加大音量再次呼喊,甚至敲起門來,但屋內依然無聲。
周麗梅透過窗戶縫看去,發現床上似乎有人。
因為於奶奶通常會在白天睡覺時鎖上門,周喬擔心出事,毫不猶豫地踢開了門。
房間裡靜悄悄的,周喬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種不安的感覺湧上心頭。
周喬見於奶奶毫無反應,心裡直打鼓,輕輕探了探她的鼻息,還好,有微弱的呼吸。她鬆了一口氣,但情況顯然不妙。
“伯母,快,我們得馬上送她去醫院!”周喬急切地說。
紅燜排骨被遺忘在桌上,時間緊迫,母女倆沒心思顧及這些。
考慮到腳踏車後座不適合載一個失去意識的人,周喬決定讓伯母周麗梅騎車,自己則找來一根繩子,把於奶奶和周麗梅安全地綁在一起,同時用雙手在後面支撐著。
就這樣,一前一後,兩人小跑著跟在腳踏車後面,花了近二十分鐘才趕到鳳城市人民醫院。
幸好她們住在城裡,否則在鄉下,這樣的緊急情況可能會延誤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到了醫院,母女倆立刻大喊求救,值班醫生和護士迅速趕來。
面對醫生的詢問,周喬和周麗梅只能如實相告,她們對老人的具體病情並不瞭解。
醫生一邊責備她們疏忽,一邊急忙展開救治。
大約半小時後,一位護士出來嚴厲地批評道:“你們作為家屬怎麼這麼粗心?老太太是因酮症酸中毒而休克的,她患有糖尿病,平時應該多加註意。”
酮症酸中毒?這對母女完全不知所措,以為只是普通的腸胃問題。周喬驚訝地發現,原來於奶奶一直患有糖尿病,但她從未見過老人服藥或注射胰島素,鄰居們也未曾提起過。
在這個年代,上了年紀的人普遍消瘦,因此於奶奶的症狀並未引起她們的懷疑。
“對不起,我們真的不知道。”周喬誠懇地道歉,“請一定要盡力搶救,無論費用多少,我們都願意承擔。”
護士的態度稍微緩和了一些,安慰道:“我們會盡全力的。”
周喬隨即前往繳費處,準備支付押金。
雖然1983年的醫療體系允許先救治後付費,但由於欠費現象普遍,醫院逐漸改變了政策。
改革開放雖帶來了經濟繁榮,但也使得醫患關係變得緊張,彼此間缺乏信任。
最終,周喬預付了200元醫藥費。儘管於奶奶性格冷淡,但在租房困難的年代,找到這樣合適的住處實屬不易。
周喬希望老人能早日康復,即使將來繼續維持這種互不干涉的關係也無妨。
周麗梅則在一旁焦急地來回踱步,時不時擔憂的向門口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