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計劃初四返回鳳城,因為這場鬧劇,一家人不得不在安慶的招待所過夜,第二天早上再搭乘最早的班車回到省城。
按照公告,店鋪初五正式開門營業。無論當天生意好壞,老闆都應兌現承諾。
一家人下了車直奔二七路,**協力打掃衛生,直到接近中午才基本完成。
周喬還在拖地時,已有顧客前來試穿衣服,上午便賣出了兩條褲子和一件毛衣。
她笑著說這算是賺到了午飯錢,而周麗梅則建議她先將大包小包的行李拿回家。
他們從日河村帶回的東西除了換洗衣物外,還有村裡人送的各種特產,如炒花生、鹹菜等。
周喬用鑰匙開門,發現院子門從裡面被拉開。
原來是於奶奶,她面色平靜但並不十分友好:“不是說昨天回來嗎?我還以為你們不租了!”
於奶奶的話向來不太客氣,但周喬早已習慣,從中感受到了一絲關心,她解釋道:
“怎麼會不租呢?我們在這裡住得很舒服。昨天有事耽擱了,在縣城過了一夜。伯母她們急著開店,擔心您沒有吃的,所以讓我趕緊回來看看。”
聽到這裡,於奶奶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些,但仍帶著幾分嫌棄:“你會做什麼活兒?連餃子都包不好看。還好你腦子還算靈活,那雙手還是用來寫字吧!”
周喬略顯尷尬,心裡想著自己的餃子雖然形狀不佳,但煮起來不會破皮,畢竟她是岳陽人,做麵食本就不是強項。
儘管於奶奶總是一副挑剔的樣子,但她內心深處其實是孤獨的老人,漸漸習慣了周喬伯侄的存在。
過年期間家裡冷冷清清,現在有了周喬伯侄回來,家裡熱鬧了許多。
周喬一邊打掃衛生一邊哼著歌,讓於奶奶的心情也變得愉快起來。
這種溫暖的感覺讓她覺得,即使有時說話不太中聽,但彼此之間的關心和支援是實實在在的。
大年初五,街上行人稀少。李鳳蓮和周麗梅兩人足以應對店裡的生意,周喬則回到家中打掃衛生,並在桌上鋪開信紙給陸徵寫回信。
她在信中詢問山藥是否美味,衣服尺寸是否合適,以及陸徵何時能休假。
想到陸徵認識不少人,她又在信中補充道:“能否幫我找些國外關於家居裝修的雜誌或建築方面的書籍?
我舅舅對這個行業很感興趣,曹斌甚至請他年後幫忙裝修房子。他打算去京都一趟……我也可能同行,希望能有機會見面。”
原本,周喬沒計劃與周勇一起去京都。但考慮到這是為熟人做事,如果裝完後不滿意,曹斌可能會不好意思說實話。
因此,她決定跟著周勇去看看曹斌家的實際戶型,並瞭解一下京都有哪些裝修材料可以購買。相比鳳城,京都的建材種類更加豐富,不至於連一盞水晶燈都要去羊城買。
儘管鳳城曾是鐵路樞紐,但在涉外方面遠不及京都。鳳城的人覺得“藍鳳凰”的裝修已經非常奢華,但與京都的高檔涉外酒店相比,就顯得遜色多了。
曹斌見識廣且不缺錢,他家的房子可以設計得非常漂亮。
寄出信後,周喬慢慢走回店裡。今天的生意一般,與年前每天幾千元的營業額相差甚遠,到晚上關門時只賣了八百多元。
一方面顧客減少,另一方面店裡存貨也不多,偌大的三間店鋪裡只有零星的牛仔褲、毛衣和少量的大衣可供選擇。
為了保持貨源充足,周喬決定儘快去羊城進貨,並計劃帶李鳳蓮一起。
李鳳蓮和周麗梅需要輪流跟隨周喬學習挑選衣服的眼光,否則等周喬上大學後,“藍鳳凰”的生意可能會受到影響。
除了家裝雜誌,潛移默化地提升家人的眼光。
李鳳蓮想要一臺電視機也是為了透過影視作品瞭解外界的時尚趨勢,不過1984年的國內是否有時尚雜誌呢?
回到家時,廚房飄來了肉包子的香味,顯然是正宗的豬肉大蔥餡兒。
於奶奶送來這些包子,是因為她知道周喬她們恢復營業第一天可能沒時間做飯,雖然話不太中聽,但心意卻讓人感動。
周喬拿起一個皮薄餡大的包子,咬了一口,熱騰騰的香氣撲鼻而來。
於奶奶做起包子來,手藝高超,連美食街上的包子鋪都得甘拜下風。
周喬嚐了一口,忍不住讚歎:“奶奶,您這包子太絕了,比外面賣的還好吃!”
同樣是豬肉大蔥餡的包子,於奶奶做的就是味道獨特,讓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