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了?”
正此時,許非領著馮褲子過來。馮褲子一眼瞧見徐凡,刷刷刷開始冒光。
“許老師!”
幾人肅然起敬,沒等繼續問話,紛紛道:“許老師,我們一定能演好。”
“對,觸動太大了。”
“您是真正有藝術情操和社會責任心的。”
“給我一個鏡頭,我也願意!”
“呃……”
許非沉吟,我尋思我就想讓你們看看真實的邊緣群體啊,至於昇華到這個地步麼?
要不說年輕人容易熱血澎湃呢?
“別激動啊,一激動就演不好了。因為你們演這個群體,必須知道真實的樣子,這是基本的職業素養。
我們不抱有立場,客觀展現。他們應該各具特色,你們抓住一些精髓,放到角色中去。但要記住,這是喜劇,風格別跑偏。”
“知道了!”
“明白明白!”
“那好,今天不拍,回去醞釀醞釀,明天開始。”
…………
在後世,文藝青年是個很有趣味性的概念,人們一提起來,總帶著點調侃和譏諷。
但在理想主義激盪的八十年代,幾乎念過書的人,都以文藝青年自居。談顧城,談海子,談拜倫,談葉芝,談莎士比亞,談自由,談電影,談生活,談愛情……
這是社會風潮。
比如《頑主》裡的馬曉晴,那個角色就堪稱影視作品中的文藝女青年鼻祖。
許非寫的兩集劇本,名字就叫文藝青年。
白奮鬥又一次考電影廠無果,但偶然認識了一個傢伙,也就是何兵。何兵吹逼,說準備拍部大戲,自己是攝影師。
白奮鬥死乞白賴想混個角色,何兵讓他交了點報名費,撒腿跑路。
結果幾天後偶遇,何兵應付著對方的詢問和嘮叨,得知其有些存款,腦子又不太聰明的亞子,遂起歹意。
聯絡盲流圈的幾個朋友,導演王志聞、編劇江杉、女主角徐凡,外加兩個龍套工作人員,胡君和陳曉藝。
先畫了一個大大的餅,表示白奮鬥骨骼精奇,可以當男主角。但基本功太差,要培訓,需要一定費用。
於是開始了一系列荒誕課程,白奮鬥甭管怎麼樣,都努力去做。
最後幾人被感動,算幫他圓了一次演戲的夢想。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