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終國有名無終子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國。夏商時期,燕山地區存在許多血親氏族制小國,無終國便是其中之一。 據《漢書地理志》所述,無終國就在天津衛北部的薊州。其言:無終子國,浭水西至雍奴入海。酈道元的 《水經注》便有載,無終縣西有泃水,水出右北平無終縣西山白楊谷,西北流經平谷縣,屈而南流,左合盤山水,又南入鮑丘水。 這些典籍中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正是薊州所在。除此之外,無終國境內,還有座無終山又稱不陰山,或是翁同山,傳說其山中常有仙人降臨,乃是一處仙山聖境。 至於無終山的位置,一說便是薊州的盤山,另一說則是薊州城北的府君山。 有些典籍中也曾提到,其實無終子國,在春秋時稱為山戎國,秦時才置無終縣。無終乃是山名,此國是因山而得名。 裴潤道: “這些都是一些典籍上,關於無終子國位置和得名的描述,隋朝時,無終子國改為漁陽,後來在唐開元十八年,又設為薊州。” 韓大膽兒道: “您的意思是說,無終國不止真的存在,而且就在薊州?” 裴潤又抽了口菸斗,隨著菸絲的火光乍明而暗,一縷青煙在房中飄散,他頓了頓才道: “照古籍上來看,的確如此……不過……有些野史中所記載的卻大相徑庭!” “願聞其詳!” 韓大膽兒道。 裴潤道: “我曾有緣看過西周時的半步無名簡書,內容是用金文刻在簡牘上的,其中提到一些內容,和後世的一些典籍內容相悖!無終山即非不陰山,又非盤山……” 那簡牘中所述,上古時代,現在的天津衛這片地方,還是汪洋大海,那時候海中有座山,名為無終,而山下有個早於夏商時代的小國,名為無終國。 無終山上常有仙人降臨,所以被封為聖山,國中人謹守本分從不敢滋擾聖境。後來仙人賜給無終國一件鎮國至寶,這便是野史中所說的員嶠仙鏡。 百餘年後,國中發生叛亂,有人登山求仙。那時仙人震怒,員嶠仙鏡神光一現,便將無終山收入鏡中,無終國也沉入了海底。 韓大膽兒聽裴潤講的這些,似乎和早前審訊三陽教徒,所交代的內容有些相似,便問道: “孟老爺子,您也相信簡牘上這段也是傳說麼?” 裴潤道: “那些簡牘,原本說是盜墓賊從一個西周墓中盜出的,一同盜出來的還有不少青銅器,可後來那些青銅器不少都被鑑為贗品,所以簡牘的真實性也就有待考證了。 很可惜那是,那時候趕上直奉之戰,因為戰亂那些簡牘後來也不知所蹤…… 那時候,我根本不相信野史中這些怪力亂神的描寫,加上同時出土的青銅器為贗品,所以就只當是後人作偽,捏造出的內容…… ……可自從經歷了在我身上發生的這些事……我現在也有些猶豫了……” 韓大膽兒道: “我卻不太相信這些!” “不信的話,你也不會詢問這些了!” 裴潤淡淡一笑說道。 韓大膽兒道: “如果您說的簡牘上的記述是真的,那後世春秋又何來薊州的無終子國呢?” 裴潤嘆了口氣,繼續道: “至於後世在薊州出現的無終子國,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說無終國沉默前,有部分國民帶著員嶠仙鏡逃了出來,但途中員嶠仙鏡被一分為二,只留鏡身而鏡芯也從此失落,不知所蹤。 後來這些人散居在薊州一帶,他們的後裔和燕山一帶,以狩獵為生的山戎人通婚,並建立了一個血親氏族的小國,山戎國。 無終國先民所用的文字,十分奇特古怪,百餘年後,就極少有人認識了。至於無終國先民的傳說,都是早祖輩口耳相傳,後來這些先民後裔在薊州一座山中,找到了祖上無終先民置於山中的員嶠仙鏡的鏡身。此後便稱此山為無終山,山戎國也改名為無終子國。 後世爭論不休,但對於藏有員嶠仙鏡鏡身的無終山位置,卻一直沒有定論!” 韓大膽兒聽裴潤說起,無終國先民所用的古怪文字,心中一動,忽然想到了古器上鏤刻的那些仙籙,便追問道: “您所說的,無終先民所用的古怪文字,大概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裴潤道。 聽到裴潤說不清楚,韓大膽兒正有些失望,這時,裴潤又伸伸腰,輕咳了兩聲,喝了口茶,這才舒了口氣說道: “我累了……你們去吧!“ 然後對孟懷智又說了句: “老四!不要怠慢客人!一定請客人留下一起用午飯!” 孟懷智點點頭,又看了韓大膽兒一眼,韓大膽兒微微點頭。幾人這才走出書房。關門前,見裴潤從椅子上爬下來,站在窗前肩背微駝,又點上剛剛熄滅的菸斗,吧嗒吧嗒地抽了起來。 他雙眼望向遠方,似乎在靜靜出神。雖然只是個孩子的身量外貌,卻讓人覺得像是個久經滄桑的老人。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