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紅蟳蟹完全的成熟,這拌好的糯米也已經完全吸收了紅蟳的鮮美入味成熟,米粒恰好在q彈又成團軟糯的地步,蒸煮時候豐富的水份也讓這些糯米徹底的成熟並且將僅剩下的那些油水都『逼』了出去。
幹身的米粒,甚至於讓趙悠乾必須再加入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湯水,才能攪拌至理想的狀態。
而這些湯水也不是其他,正是熬煮了香菇有一段時間的那一煲湯汁。
這個時候,圍觀的眾人才明白,趙悠乾所做的每一步都是有意義,有作用的,而且都是多重的考慮。
已經蒸好的紅蟳,去殼取肉,也混入了這些糯米當中,然後就是紅蟳裡面的蟹膏,趙悠乾同樣也取了不少出來加入了糯米當中。
也直到這個時候,不斷的增加糯米味道的趙悠乾才滿意的點頭。
他的七味糯米餡這個時候才算是徹底的完成。
最後再在糯米內餡裡撒上了一層胡椒粉,趙悠乾來到了他提前製作的麵糰前,此時已經醒發了有段時間的麵糰變得的十分鬆軟,也需要趙悠乾繼續的『揉』面,去除裡面多餘的空氣,讓麵筋繼續出現,使得麵糰更有彈『性』和韌勁。
而這種彈『性』,也是讓在場的不少人驚奇的,很快在趙悠乾的手下,一張張薄如蟬翼的麵皮被擀至出來。
堆疊在一起成為了一座小小的山包。
一邊舀起一勺糯米內餡,一邊放入一個之前冰鎮的基圍蝦仁,在上面再點綴上紅蟳的蟹膏,一個造型看上去十分形似廣式燒麥,實際內容卻是糯米燒麥的小點心就放進了蒸籠裡。
稍稍回想一下,趙悠乾還有沒有使用的海膽,在場的大多數學生已經可以預料趙悠乾的成品是何等的模樣了。
這是充斥了海味的糯米燒麥,也是讓他們大開眼界的料理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