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利用此事贏得戰鬥,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對方打一場“攻心戰”。
只要讓對方相信,這是一次足以毀天滅地的災難,那寨中的敵人就會不攻自破。
於是,經過徹夜思考,華興才最終想出了這條“召降”之計。
但在執行的過程中,有兩個難題需要他來解決:
第一,他雖然知道地震在立夏當天,但一天有24個小時,地震具體會發生在什麼時候,他並不清楚。
所以華興今早天還沒亮就來到了祭壇下,之後就一屁股坐在上面再沒下來過。等了大約四、五個小時,才終於等來了地震。
第二,若本次地震的震感太小或時間太短,那肯定不足以令敵軍軍心崩潰。
所以,他便安排了“築壇祭天”、“茜草染水”、“攀山落石”等環節,以此來增強災難的效果。
目前就從結果來看,效果還算不錯。
可作為一名22世紀的軍人,華興又是如何懂得建造祭壇的呢?
要說此點,倒跟他未來的記憶無關,而是他前一陣在皇宮裡學到的“新知識”。
當時桂公公怕華興無聊,給他找了不少書籍閱讀,其中有一本是專門講述歷屆皇帝祭天的事。
裡面不光是祭壇,就包括祭品、時辰、著裝、禁忌等許多方面都有提及。
華興看過後,剛好就記住了,這次便派上了用場。
所謂開卷有益,說的一點不錯。
見華興聽過自己的問題後半天不說話,臉上還掛著一抹神秘的微笑,唐盛只好再次追問道:
“將軍,您怎麼不說話啦?您要是早些使用秘術,那咱們不早就贏了嗎?”
在這件事上,華興肯定不能跟唐盛實話實說。
因為就算說了,對方也未必會相信。
所以思量片刻後,就見華興故作高深的搖了搖頭,口中只留下六個大字:
“天機不可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