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心上靈山(2 / 2)

建立了青瑤小鎮,而後,擴大為青瑤小城,讓所有人都過得幸福快樂,如同身在天堂!現在,青瑤城,已儼然是人間天堂!

靈山和天堂不用去追尋,因為,它們只在你自己的心頭!同樣的,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更是如此。

那桃花源,本就是心之世界!好像很多人信仰的神一樣,不在心外,硬要去心外追尋,不僅從一開始就落入了下乘,而且,註定了是悲劇,因為,他絕對找不到在心外找不到的東西,一生徒勞。

小白和妖夜、慕容錯,和我們在一起,很自然地就身在桃花源中了,過起了桃花源般的日子,每日品茗、飲酒、論劍、論道,偶爾,客串一下漁夫、樵夫、手藝人,全當是做家務了,每天都過得極其盡興,爽朗的笑聲不斷,每到興高采烈處,便要飲酒、論劍,酣暢淋漓後便睡在星光之中。

他們總是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不知東方之既白。我與瀟瀟、唐唐、米雪,一向體諒,從不過問。

那曹孟德雖是個奸雄,但詩卻寫得極好!慷慨悲涼、古樸厚重,昂揚進取,自強不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縱是詩仙李白、詞仙蘇軾,也不能望其項背。其中,有一首《短歌行》甚為我所欣賞。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每一句都極悲涼,悲涼到骨子裡去了!讓人讀後,久久不能言語,心中沉重唯有嘆息。我已被小白全心教導多年,已經能夠用心感悟這首小白最喜愛的詩篇!人人讀到這首《短歌行》,即使是痛恨曹操是奸雄的,也都被會折服,由衷地在心裡說,這詩古直悲涼,厚重慷慨,寫得著實是好!

但真正能讀懂這詩的人不多!曹孟德開篇感慨“人生幾何”,這就痛苦、迷茫得很了,因為,他看不透輪迴;當吟誦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他孤獨極了,縱然天下誰人不識君,但可語者無二三,甚至,唯一可以解憂的,還不是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他已連今生都看不透;“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他已迷茫孤獨至極。後兩句說說得慷慨,然他自己都知道,那不過是在安慰自己,因為,他知道,今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是很少有別人能體味到他這悲痛。

毫無疑問,那曹孟德活得很悲劇,因為,他找不到心中的歸宿。換做我的話說,是找不到心中的靈山或者天堂。成功的人只有一種,那就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在心中的歸宿之中,不迷茫、不彷徨,很明顯,曹孟德沒有做到,所以,說他不是成功之人很對。世人貌似成功者實則極可笑!

因為,他們非但跳不出輪迴,就連今生都看不透。真正得道如我,卻願常常返璞歸真,當真不多。

蘇子與友人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友人嘆息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感懷至深,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這話,總算有些味道!“嘖……”躺在相思樹上,我咂了最後一口酒,也要睡在這星光中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